老年经断复行案
病案1 黄某,60岁,农民。1993年11月10日初诊。
患者回经已5年,于11月8日突然阴道出血,量多色鲜红。经当地治疗无效,转家本先生处诊治。现症见:两颧发赤,神疲乏力,心悸头晕,口渴,心烦易怒,五心热,阴道干涩灼热,阴道出血如注,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弱。诊为虚火所致经断复行之“老妇血崩”。拟滋水清火止崩汤加减。
处方:生地黄、山药、山萸肉各30g,地骨皮、生地榆、女贞子、旱莲草各15g,知母、黄柏、牡丹皮、白芍、茜草各10g,甘草3g。2剂,水煎服,昼夜服。
二诊:次日。患者阴道出血减少,余症亦有所好转。宗原方再进3剂。
三诊:11月15日。阴道出血已止,阴虚体征仍存。嘱服大补阴丸以巩固疗效,禁食辛辣食物。
随访:患者血崩愈5年,未复发。
病案2 王某,66岁。1984年10月25日就诊。
患者绝经已15年,3天前突然阴道大出血,经当地诊治无效,转家本先生处诊治。现症见:面色萎黄,两颧发赤,头昏眼花,腰腹痛,阴道有灼热感,出血量多,血色暗红,有小紫块,少腹痛血块即下,平素白带多,质稠臭秽,舌红紫、苔薄,脉弦细数。诊断为经断复行之“老妇血崩”,证属虚火崩漏兼血瘀。治以“滋水清火止崩汤”加味。
处方:生地黄、山药、白茅根各30g,女贞子、旱莲草、白芍各20g,地锦草、地榆、海螵蛸各15g,山萸肉、知母、黄柏、牡丹皮、茜草、血余炭各10g。2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0月27日。患者血崩已止,腰腹痛减,余症同前。拟芍药地黄汤3剂。继服归脾汤、地黄汤调治两月痊愈。
随访:患者半年未见复发。
按:家本先生认为,老妇多肾气衰,天癸已竭,本无经血可下。若肾阴亏损,则水不涵木,以致肝阴不足,肝阳偏亢,致使肝失藏血之职,或肾阴虚损,水不济火,心火亢盛,以致血热妄行,均可扰动冲任,冲任不固,而致虚火崩漏。正如《素问·阴阳别论》载:“阴虚阳搏,谓之崩。”由此可见,阴虚是本,火热是标。故治当滋阴为主,以治其本;佐清热之品,以治其标。《傅青主女科》载:“不用补阴之药,则虚火易于冲击,恐随止随发。”家本先生自拟“滋水清火止崩汤”,方中生地黄、山萸肉、山药、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肾水(肝阴),达“壮水之主”之意;以知母、牡丹皮、黄柏清泻虚火,而保真阴;配白芍养血敛阴,地锦草、茜草寓止血于活血之中,对虚火崩漏有“澄源”之效。
病案3 杜某,57岁,公务员。2014年7月7日初诊。
患者月经初潮13岁,经期5~7天,周期28~30天,50岁绝经,已绝经7年。因反复尿路感染3个月,伴小便隐血,某医院予替勃龙片(2.5mg,每日1次)、黄酮哌酯片(0.2g,每日3次)、头孢克肟胶囊(0.1g,每日2次)治疗,共治疗两月,于2014年6月24日出现阴道出血,至今未净。2014年6月9日尿培养示:肠球菌及葡萄球菌共4~10/HP;尿常规示:白细胞1.8 Cells/uL,红细胞87.2Cells/uL。6月23日尿常规示:尿隐血10Cells/uL,红细胞34Cells/uL。7月3日B超示:子宫内膜厚1.2cm。初诊症见:面红潮热,心烦口渴,阴道出血、色红量少,尿频,夜尿3次,口苦,便秘,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证属肾阴亏虚,虚热内扰。治以益肾滋阴、清热止血法,拟知柏地黄丸和二至丸加减。
处方:知母15g,黄柏10g,山茱萸10g,山药30g,生地黄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百合30g,仙鹤草30g,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生地榆15g,白茅根30g,石莲子(打)15g,柴胡15g,黄芩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7月21日。患者7月10日行诊刮术,病理报告:子宫内膜部分呈增生反应,部分呈分泌反应。症同上,无白带。宗原方加减。
处方:知母15g,黄柏10g,柴胡15g,黄芩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枣皮10g,山药30g,百合30g,仙鹤草30g,仙灵脾15g,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白茅根30g,石莲子(打)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8月4日。患者尿频,夜尿3次,口苦,便秘。原方加减。
处方:知母15g,黄柏10g,柴胡15g,黄芩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仙鹤草30g,当归10g,白茅根30g,虎杖15g,重楼10g,金银花15g,水牛角30g(先煎),生地黄15g,玄参15g,生地榆15g,甘草3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四诊:8月18日。患者8月6日阴道出血,出血量多,血色红,6天净,夜尿好转,大便黏滞不爽,白带少。原方加减。
处方:知母15g,黄柏10g,生白术3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山茱萸10g,山药30g,仙鹤草30g,北沙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白茅根30g,小蓟15g,生地榆15g,水牛角30g(先煎)。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五诊:10月6日。患者9月12日阴道出血,血色鲜红,5天干净,白带少,汗多。原方加减。
处方:知母15g,黄柏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山茱萸10g,山药30g,仙鹤草45g,北沙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百合30g,白茅根30g,小蓟15g,生地榆15g,黄精30g,夏枯草15g,浮小麦30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六诊:10月20日。患者汗出减少,纳差。仿原方加减。
处方:知母15g,黄柏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山茱萸10g,山药30g,仙鹤草30g,北沙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百合30g,白茅根30g,小蓟30g,黄精30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浮小麦30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七诊:11月3日。患者头部仍有少许汗出,睡眠尚可,大便干燥。11月1日复查尿常规示:尿隐血(-),红细胞(-)。就诊前日B超示:子宫内膜厚0.3cm。原方加减善后。
处方:知母15g,黄柏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山茱萸10g,山药30g,仙鹤草30g,北沙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百合30g,白茅根30g,小蓟30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浮小麦30g。30剂,每周5剂。
随访:阴道未出血。
按:该案患者因反复尿路感染,西医予以补充性激素治疗后1个月出现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致绝经7年后月经复行。老年经绝复行罕见,但近年来由于保健食品和含雌激素药品的滥用及超范围、超剂量地使用,导致绝经后子宫内膜增生,引起绝经后出现阴道出血的病例时有发生。该患者反复尿路感染,尿隐血(+++)。家本先生认为,证属肝肾阴亏为本,虚热内扰,迫血妄行为标,故出现阴道出血、小便隐血。以知柏地黄丸和二至丸补肾滋阴为基本方,白茅根、小蓟、生地黄、牡丹皮等清热凉血,使绝经后阴道出血、小便隐血短期获愈。这充分体现了家本先生治病必求于本、标本兼治、中西合参的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