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案
2025年09月26日
手足口病案
黎某,女,3岁。2010年8月16日初诊。
患儿发热3天39℃,诊断为“手足口病”,经抗生素常规治疗3天效不佳,转诊求家本先生诊治。现症见:发热39.3℃,咽红,扁桃体肿大,口腔多个疱疹,手足及臀、腰部可见较多疱疹,伴有瘙痒,大便不畅,舌红苔薄黄,脉数。此乃风毒侵袭,热郁三焦。治以辛凉宣透、升清降浊法,拟升降散加味。
处方:僵蚕15g,蝉蜕10g,姜黄5g,大黄3g,青蒿10g,黄芩10g,连翘10g,竹叶10g,虎杖10g,甘草3g。2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8月18日。患儿热退,体温37.4℃,口腔及全身疱疹渐消退,大便已通,舌红苔薄黄,脉数。效不更方,去青蒿、虎杖,加玄参、麦冬各10g,再进3剂。随访3年,愈后未复发。
按: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常见。由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感受疫毒病邪之后,传变迅速,防止邪气由气分传入营血,若按温病常规治法,往往延误时机,既加重病情又延误病程。家本先生治疗瘟疫和伏气温病时,主张先发制病,以安未受邪之地,从而有效地防止病情传变。瘟疫瘟毒发病,不外毒、热、瘀、滞四字,把病邪尽快控制在卫气营血的浅层阶段,先发制病,祛邪以救正,防止其内传,是提高温病急症疗效的关键。采用川东夔门郑氏温病流派经验,急下可以防传变,故用治疗温病表里三焦大热之升降散,阻断邪入心营之势,使瘟疫毒邪及时排除,药中病机,取效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