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案
程某,33岁,农民。2013年6月16日初诊。
患者两年前突然出现下腹坠胀痛,无放射痛,无发热、恶心、呕吐及腹泻,伴白带量多、色黄。在华西医院诊为“盆腔炎”,予抗感染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后症状缓解。患者未再坚持用药,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每于进食辛辣饮食或劳累后或同房后发作。经病友介绍求家本先生诊治,现症见:末次月经2013年6月1日至,色红、量中、无块、5天净,月经周期正常,小腹隐痛;3天前进食辛辣饮食后再次感下腹坠胀、疼痛拒按,肛门坠胀,无放射痛,无发热、腹泻,白带量多、色黄,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稍腻,脉弦滑。B超示:盆腔少量积液1.9cm。血常规各项指标正常。白带常规示:清洁度Ⅲ度,余无异常。妇科检查示:外阴已婚式;阴道畅通,稍充血,见少量黄色分泌物;宫颈光滑,肥大,举摆痛较明显;宫体后位,正常大小,质中,活动度可,压痛明显;右附件区增厚、压痛,左附件未扪及异常。辨证为少腹痛,湿热瘀结胞脉。治以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散结止痛法,方用“二甲二四汤”(自拟方)加减。
处方:生牡蛎60g(先煎),生鳖甲30g(先煎),当归10g,玄参15g,忍冬藤30g,甘草3g,虎杖15g,白花蛇舌草30g,薏苡仁30g,黄柏10g,川芎10g,蚤休10g,败酱草15g,赤芍3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6月21日。患者服上方后,腹痛较前明显缓解,无肛门坠胀,偶感腰酸,纳可,眠差,二便调,舌质淡暗、苔白稍腻,脉弦。妇科检查示:阴道无充血,见少量白色分泌物;宫颈无举摆痛;宫体、附件压痛较前明显减轻。复查白带常规正常,复查B超示盆腔积液消失。守上方加减:生牡蛎60g(先煎),生鳖甲30g(先煎),当归10g,玄参15g,忍冬藤30g,甘草3g,虎杖15g,白花蛇舌草30g,百合30g,黄柏10g,知母10g,薏苡仁30g,蚤休10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7月6日。患者末次月经6月29日至,经色红、量中、无血块、5天净;已无腹痛、肛门坠胀、腰酸,纳谷、睡眠好转,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妇科检查示:阴道无充血,见少量白色分泌物;宫颈无举摆痛;宫体、附件无压痛。为巩固治疗效果,守上方加减化裁:生牡蛎60g(先煎),生鳖甲30g(先煎),当归10g,玄参15g,忍冬藤30g,甘草3g,虎杖15g,白花蛇舌草30g,滑石15g,藿香15g,茯苓30g,薏苡仁30g,竹茹10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门诊随访半年,患者盆腔炎未复发。
按:本案属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日久,患者素体湿热,长期阻滞,损伤胞脉,蕴结冲任,阻滞气机,伤及任带二脉,扰及冲任,血海不宁,而致诸症。方中忍冬藤、玄参、虎杖、蚤休、败酱草、白花蛇舌草、黄柏清热解毒利湿;配当归、赤芍、川芎活血化瘀;生牡蛎、生鳖甲滋水清热,散结软坚;薏苡仁健脾除湿。诸药共奏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