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案

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案

病案1 张某,男,53岁,企业家。2010年12月24日初诊。

患者患乙肝13年,长期嗜酒及膏粱厚味,已连续治疗10余年,近期住四川省某三甲医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脂肪肝、肝硬化”,经病友介绍来家本先生处诊治。现症见:面色黧黑,形体较胖,神疲乏力,情绪低落,睡眠不宁,性欲减退,不耐劳作,胁肋疼痛,右胁积块(肝脏肋下2cm触及,剑突下3cm触及)、按压疼痛加重,齿龈出血,大腹便便,腹胀纳呆,下肢浮肿,大便稀溏,小便微黄,舌暗红、苔薄微黄,脉沉涩。B超检查示:肝包膜欠光滑,实质回声粗糙、不均匀,可见散在分布稍高回声结节,较大者约1.0cm×0.9cm,形态欠规则,边界不清,内回声欠均匀,门静脉主干增粗。肝功检查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798U/L(参考值<55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10U/L(参考值<49U/L),AST/ALT 0.51;总蛋白78.9g/L(参考值60.0~83.0g/L),白蛋白(ALB)33.7g/L(参考值35~55g/L),球蛋白(GLB)45.2g/L(参考值19~34g/L),白球比例(A/G)0.75(参考值1.20~2.50)。甲胎蛋白144.90ng/mL(参考值<8ng/mL)。乙肝大三阳,乙肝病毒DNA实时荧光检测2.05E+05copies/mL。此乃酒湿中阻,土壅木郁,肝气不疏,肝郁日久,脾失健运,气滞血瘀之“肝积”。治以疏肝理气、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消癥散积法。拟“强肝汤”(自拟经验方)。

处方:黄芪30g,炒白术15g,防风10g,柴胡15g,赤芍30g,枳实15g,丹参30g,制鳖甲30g(先煎),土鳖虫10g,桃仁10g,酒大黄3g,三七粉10g(冲服),半边莲15g,灵芝10g,虎杖15g,甘草3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忌酒,少食肥甘之物。

二诊:2011年1月3日。患者胁肋疼痛减轻,疲乏有改善,纳增,余症同前。效不更方,黄芪加至60g,水煎服,每日1剂,嘱连续服30剂(因工作繁忙,不能定时复诊)。

三诊:2月5日。患者神疲乏力、情绪低落、睡眠不宁、不耐劳作、齿龈出血等症状均有好转,胁肋疼痛已止,腹胀已除,下肢浮肿已消,舌暗红、苔薄微黄,脉涩。宗原方,加枸杞15g,山药30g,黄精30g。每日1剂,连续服30剂。

四诊:4月6日。患者面色转红,余症均好转,舌暗红,脉沉弦。B超检查示:肝包膜欠光滑,实质回声粗糙、不均匀,可见散在分布稍高回声结节,较大者约0.6cm×0.4cm,形态欠规则,边界不清,内回声欠均匀。肝功检查示:ALT 110U/L(参考值<55U/L),AST 57U/L(参考值<49U/L),AST/ALT0.52;总蛋白(T/P)70.1g/L(参考值60.0~83.0g/L),白蛋白(ALB)31g/L(参考值35~55g/L),球蛋白(GLB)39.1g/L(参考值19.0~34.0 g/L),白球比例(A/G)0.79(参考值1.20~2.50)。甲胎蛋白45ng/mL(参考值<8ng/mL)。乙肝大三阳,乙肝病毒DNA定量2.0E+05copies/mL。肝功好转,患者增强了病愈的信心,更加主动配合治疗。宗强肝汤加减,每周5剂,嘱连续治疗,按嘱连续治疗10个月。

2012年3月11日经四川某三甲医院复查,B超检查示:肝包膜尚光滑,实质回声增强、不均匀,可见散在分布稍高回声结节,较大者约0.3cm×0.4cm,门静脉主干未见增粗,内未见异常回声充填。肝功检查示:ALT25U/L(参考值<55U/L),AST 24U/L(参考值<49U/L),AST/ALT 0.96;总蛋白(T/P)76.2g/L(参考值60.0~83.0g/L),白蛋白(ALB)49.2g/L(参考值35~55g/L),球蛋白(GLB)27.0g/L(参考值19.0~34.0g/L),白球比例(A/G)1.82(参考值1.20~2.50)。甲胎蛋白2.49ng/mL(参考值<8ng/mL)。乙肝小三阳,高精度HBV病毒载量(HBV-GJ)扩增阴性。患者面色红润,神清气爽,寐宁纳佳,胁肋已不疼痛,右胁积块已消失,二便正常,已能胜任繁忙工作,性欲恢复正常,舌红苔薄,脉弦。嘱每日三七粉10g,分3次服。嘱定期复查肝功,继续忌酒,少食辛辣及膏粱厚味,注意劳逸结合,加强健身锻炼。

随访2年,2015年3月11日经华西医院复查,患者肝功及其检验指标均全部恢复正常,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身心健康,2014年秋天还获得上海某高尔夫球竞赛奖。

按:乙型肝炎乃西医病名,西医辨病,病位在肝,但不等同于中医藏象中的肝。本例确诊为“乙肝”,四诊合参,属中医“肝积”范畴。肝积,指因多种原因导致的肝络瘀滞不通,肝体失去柔润,疏泄失职。临床常见右胁痛,腹胀纳差,或兼有乏力、出血、腹水、下肢浮肿等症,颇似西医学所指的肝硬化。肝积以慢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所致较常见。该患者因长期嗜酒及膏粱厚味,酒湿中阻,土壅木郁,肝气不疏,血行瘀滞所致,故拟强肝汤,治以疏肝理气、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消癥散积法。其方由四逆散、玉屏风散、下瘀汤三方之合方,再加灵芝、制鳖甲、丹参、三七组成基本方(方义详见本书经验方“强肝汤”条)。该例经守方治疗一年余,肝功、蛋白倒置及甲胎蛋白恢复正常,高精度HBV病毒载量(HBV-GJ)扩增阴性,临床症状消失。慢性病效不更方,守方治疗,值得关注。家本先生认为,本验案除药中病机之外,守方治疗年余,是获良效的主要经验。

病案2 何某,男,51岁,企业家。2013年1月28日初诊。

患者先后在华西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断为“肝炎、肝硬化”,予以阿德福韦酯、鳖甲软肝片、肝苏颗粒治疗近1年,效果不明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7月23日B超检查示:肝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肝脏包膜欠光滑,实质回声增粗,不均匀,有结节感。B超诊断:肝硬化?四川省人民医院2012年7月24日CT检查报告:肝脏稍变形,比例失调,肝裂增宽,边缘不光整,实质密度粗糙,门静脉显示清楚,肝硬化?肝实质内见3个小结节影,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延时期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肝内胆管未见明显扩张,考虑肝内多发性占位性病变,血管瘤?肝内方叶见一小结节影,边界不清,直径约8mm,动脉期显示不清,门静脉期呈低密度,延迟扫描呈稍低密度,性质?肝实质内另见小囊状低密度影,水样密度,考虑肝小囊肿。双肾小囊肿,大者位于左肾,直径约1.8cm,余阴性。2012年7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免疫检验示:铁蛋白188.9ng/mL(正常参考值:24~336ng/mL);甲胎蛋白7.94ng/mL(正常值:<8ng/mL);癌胚抗原3.42 ng/mL(正常参考值:<3.4ng/mL);血清CA19-9:49.03U/mL(正常参考值:<22U/mL)。经病友介绍求家本先生诊治。现症见:面色灰暗,面颊蜘蛛痣,右胁隐痛不适1年余,疲乏,偶伴腹胀,纳差,小便黄,大便稀溏,齿龈出血,舌质红紫,舌苔厚腻微黄,脉细弦。此乃正虚邪恋,肝郁气滞,脾失健运,癥瘕积聚。治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化癥散结法,拟“强肝汤”(自拟验方)。

处方:黄芪60g,炒白术15g,防风10g,柴胡15g,赤芍30g,枳实15g,甘草3g,丹参30g,土鳖虫10g,桃仁10g,酒大黄3g,半边莲20g,三七粉(冲服)10g,赤灵芝10g,制鳖甲(先煎)40g,虎杖15g,黄精30g,五味子5g,枸杞15g,山药30g。每日1剂,水煎服,每周6剂。因患者在外地工作,嘱服半年。

二诊:7月8日。患者诉服前方1月后,右胁隐痛明显缓解,因工作流动性较大,不能及时复诊。现症见:面色转红,面颊蜘蛛痣渐退,小腹偶有胀满不适,偶有疲劳感,齿龈出血,舌红淡紫、苔薄,脉弦。效不更法,宗上方加减:黄芪60g,炒白术15g,防风10g,柴胡15g,赤芍30g,枳实15g,丹参30g,水蛭10g,桃仁10g,半边莲15g,赤灵芝10g,制鳖甲(先煎)45g,三七粉(冲服)10g,三棱15g,莪术15g,山慈菇15g,枸杞15g,山药3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每周6剂。因患者在外地工作,嘱按此方服半年。

三诊:2014年2月14日。患者面色转红,面颊蜘蛛痣全退,全身情况好,无明显不适。宗前方加减:黄芪30g,炒白术15g,防风10g,柴胡15g,白芍30g,赤芍30g,枳壳15g,丹参30g,桃仁10g,半边莲15g,赤灵芝10g,制鳖甲(先煎)30g,三七粉(冲服)9g,黄精30g,太子参30g,五味子10g,枸杞15g,山药3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每周4剂。

四诊:3月2日。患者偶有疲倦,余无不适。宗前方加减:黄芪30g,炒白术15g,防风10g,柴胡15g,白芍30g,赤芍30g,枳壳15g,丹参30g,桃仁10g,土鳖虫10g,半边莲15g,赤灵芝10g,制鳖甲(先煎)40g,三七粉(冲服)9g,黄精30g,太子参30g,五味子10g,枸杞15g,山药30g,茯苓3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每周4剂。

五诊:4月29日。患者疾病基本康复,无明显不适,舌脉正常,建议复查。继用前方加减:黄芪30g,炒白术15g,防风10g,柴胡15g,白芍30g,赤芍30g,枳壳15g,丹参30g,桃仁10g,土鳖虫10g,半边莲15g,赤灵芝10g,制鳖甲(先煎)40g,三七粉(冲服)9g,明党参30g,枸杞15g,山药30g,茯苓30g,山楂30g,鸡内金30g,藿香15g,酒大黄3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每周4剂,嘱服3个月。

六诊:8月2日。2014年7月30日肝功检查示各项已正常:甲胎蛋白2.49ng/mL,癌胚抗原4.47ng/mL,铁蛋白:55.97ng/mL。2014年7月30日B超检查示:肝脏形态大小尚可,肝脏包膜完整光滑,实质回声稍细密增强。B超诊断:轻度脂肪肝。现症见:面色红润,饮食、二便正常,无不适之症,脉舌正常。嘱每日服三七粉6g,以巩固疗效。经过1年多的精心治疗,顽疾终愈,患者及家属感谢万分。

按:家本先生的“强肝汤”是借用现代医药学的知识、结合传统医学理论所设计而成,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通过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阻断肝实质的损害,抑制纤维增生,抗肝硬化功能呈协同增效作用,有效促进肝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延缓肝组织的进行性损伤。以上案例,充分体现了家本先生“扶正祛邪,祛邪不伤正”的学术思想,亦体现他一贯主张的“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中西医双重诊断”的临床诊疗思想,此诊病思路对提高诊疗效果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