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案

病毒性心肌炎案

李某,女,10岁,学生。1994年3月10日初诊。

患儿经四川省某三甲医院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治疗月余,疗效欠佳,自动出院,休学在家,转求家本先生治疗。刻诊:面色少华,心悸胸闷,疲乏无力,动则气喘,午后颧红、低热,纳差欲呕,大便不畅,舌嫩淡红紫、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查体:体温37.4℃,呼吸24次/分,心率126次/分。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T段下移、T波低平。脉症合参,辨证为气阴两虚、风热邪毒内侵之“心悸”。治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通脉之法。拟生脉散、玉屏风散、四妙勇安汤合方。

处方:太子参15g,麦冬10g,五味子5g,黄芪20g,炒白术10g,防风6g,金银花10g,当归5g,玄参10g,炙甘草10g,板蓝根15g,丹参20g,山药3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3月18日。心悸懒言、疲乏无力、动则气喘、午后低热、纳差、欲呕等症好转。效不更法,宗前方去板蓝根,继服两个月余。

三诊:5月25日。面色红润,心悸胸闷、疲乏无力、动则气喘、午后颧红低热等症痊愈,舌红苔薄,脉平有力,心电图恢复正常。已复学。嘱常服玉屏风散,以提高免疫力,避免感冒。患者家长送其去原住院治疗的医院全面复查,结论:病毒性心肌炎痊愈。

随访20余年,身心健康。

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各种病毒侵犯心肌引起的心肌细胞受损,属于小儿时期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病毒性心肌炎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多因正气不足,风热或湿热邪毒乘虚入侵。本案乃气阴两虚、心失所养、血运不畅而致;表现为心悸胸闷、动则气喘、疲乏无力、午后颧红、低热等症;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家本先生以生脉散益气养阴贯穿治疗全程;佐玉屏风散抑制病毒的复制及增强机体抵抗力;配四妙勇安汤清热解毒,活血通脉;丹参具有调整心率、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板蓝根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诸药合用,药中病机,故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