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案
病案1 李某,33岁,公务员。2014年8月10日初诊。
患者不规则子宫出血10年,末次月经2014年7月18日,7天净,经色鲜红,月经量前3天少,7月28日阴道出血,色红,至今未净。现症见:面色少华,疲倦乏力,五心热,口干不欲饮,白带不多,睡眠尚可,但易惊醒,二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辨证为肝肾阴虚,热扰冲任之崩漏。治以补肾滋阴、固冲止血法,自拟“滋水清火止崩汤”加减。
处方: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山茱萸10g,山药30g,熟地黄15g,生地黄15g,知母15g,黄柏10g,夜交藤30g,生酸枣仁15g,太子参20g,麦冬15g,五味子10g,黄芪30g,百合30g,益母草15g,炒茜草10g,仙鹤草30g,白茅根3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8月15日。患者阴道仍有出血,色淡红,仍疲倦,口干。宗前方加减。
处方: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山茱萸10g,山药30g,熟地黄15g,生地黄15g,知母15g,黄柏10g,夜交藤30g,生酸枣仁15g,太子参20g,麦冬15g,五味子10g,百合30g,益母草15g,炒茜草15g,仙鹤草30g,白茅根30g,天花粉15g,玄参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8月22日。患者8月16日月经至,前3天经量少,后4天经量正常,7天净;余症好转。仿原方加减。
处方: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山茱萸10g,山药30g,熟地黄15g,知母15g,黄柏10g,夜交藤30g,生酸枣仁15g,太子参20g,麦冬15g,五味子10g,百合30g,益母草15g,炒茜草15g仙鹤草30g,白茅根30g,玄参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四诊:8月29日。患者8月27日少量阴道出血,血色红;疲倦,口干,余无异常。仿原方加减。
处方: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山茱萸10g,山药30g,熟地黄15g,知母15g,黄柏10g,夜交藤30g,生酸枣仁15g,太子参20g,麦冬15g,五味子10g,百合30g,益母草15g,炒茜草15g,仙鹤草30g,白茅根30g,玄参15g,金银花15g,重楼10g,甘草3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五诊:9月7日。患者阴道出血至今未净,量不多,色红;疲乏好转。前方加减。
处方: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山茱萸10g,山药30g,熟地黄15g,知母15g,黄柏10g,夜交藤30g,生酸枣仁15g,太子参20g,麦冬15g,黄芪30g,黄精30g,五味子10g,百合30g,益母草15g,炒茜草15g,仙鹤草30g,白茅根30g,玄参15g,甘草3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六诊:9月19日。9月9日阴道出血止,患者9月15日月经至,经色红、量少、质较前略稠,前3天量少,第4天量增多,7天净;睡眠差,易早醒。原方加减。
处方: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山茱萸10g,山药30g,熟地黄15g,知母15g,黄柏10g,夜交藤30g,生酸枣仁15g,太子参20g,麦冬15g,黄芪30g,黄精30g,五味子10g,百合30g,益母草15g,白茅根30g,玄参15g,甘草3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七诊:10月10日。患者9月24日B超检查示:子宫内膜厚0.8cm。白带清稀呈水状,仍早醒,口干,大便稀。拟二黄、五子、三仙汤合方加减。
处方:黄芪45g,黄精30g,枸杞15g,菟丝子15g,覆盆子15g,五味子10g,鹿角片30g(先煎),煅龙骨30g,煅牡蛎30g,山茱萸10g,山药30g,仙茅10g,仙灵脾15g,仙鹤草30g,益母草15g,生茜草10g,鸡血藤30g,丹参3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八诊:10月17日。患者10月14日月经至,提前1天,月经量少、色红;仍早醒,经前手心热。拟五子合三仙汤加减。
处方:枸杞15g,女贞子15g,菟丝子15g,覆盆子15g,五味子10g,旱莲草15g,黄芪45g,黄精30g,山茱萸10g,山药30g,熟地黄15g,仙茅10g,仙灵脾15g,仙鹤草30g,生牡蛎60g(先煎),生鳖甲30g(先煎),酸枣仁20g,夜交藤3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九诊:11月2日。患者月经7天净,23~28日白带中夹少量血丝,仍易疲倦,余好转。拟五子衍宗丸合滋水清火止崩汤加减。
处方:枸杞15g,女贞子15g,菟丝子15g,覆盆子15g,五味子10g,旱莲草15g,黄芪30g,黄精30g,山茱萸10g,山药30g,熟地黄15g,赤灵芝30g,夜交藤30g,知母15g,黄柏10g,生牡蛎60g(先煎),生鳖甲30g(先煎)。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十诊:11月10日。患者11月5日白带夹少量红色血丝,大便正常,寐差易醒。仿前方加减。
处方:枸杞15g,菟丝子15g,覆盆子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黄芪30g,黄精30g,山茱萸10g,山药30g,熟地黄15g,知母15g,黄柏10g,夜交藤30g,生酸枣仁15g,百合30g,益母草15g。5剂,水煎服,每周5剂,连续调治2个月。
2015年1月19日,患者因感冒求治,告知月经已正常3个月。
2016年8月来诉,已顺产一女婴,体健。
按:功能性子宫出血在育龄期妇女较为常见,但该患者持续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达10年,实属罕见,辗转多方求医无效。家本先生认为,该患者病久、失治致阴血亏虚,虚热内生,致功血迁延难愈。宗《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之旨,辨证为“虚火崩漏”,故拟滋水清火止崩汤治之。选用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山药、熟地黄、生地黄补肾滋阴,生脉饮、仙鹤草益气养阴摄血,白茅根、生地黄、茜草清热凉血,为基本方。功血止后以补肾益气,调冲任为要,故方选五子衍宗丸加二至丸、三仙(仙茅、仙灵脾、仙鹤草)、山茱萸、山药、熟地黄为基本方,以恢复肾-天癸-胞宫轴功能,使经调、功血愈。家本先生认为,凡妇科的出血性疾病不能妄用炭药,亦不能过早使用收敛止血剂,否则易留邪留瘀,致疾病迁延难愈;妇科出血性疾病应以调周为根本,不能血止就停药,一定要将月经周期调理正常3个周期再停药。妇科出血性疾病,不能见血止血,需针对病因治疗,病因祛除后,不止血而血自止。家本先生治疗妇科出血性疾病的思路与西医的雌孕激素联合治疗法不谋而合,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值得同道借鉴。
病案2 李某,19岁,学生。2013年8月5日初诊。
患者月经紊乱6年,阴道不规则出血20余天就诊。患者13岁月经初潮,周期2个月~6个月不定,经期6天~30天不定。现症见:末次月经2013年7月14日,月经量不多、色红、无血块、持续至今未净、不疼痛,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红苔薄黄,脉细数。妇科检查未见异常。妇科彩超示:子宫大小约3.4cm×4.5cm×4.8cm,子宫内膜厚0.4cm,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查性激素示:促卵泡生成激素(FSH)6.53mIU/mL,促黄体生成素(LH)8.89mIU/mL,雌二醇(E2)84pg/mL,孕酮(P)0.52ng/mL,睾酮(T)0.25ng/mL。基础体温单相。辨证为虛火崩漏,阴虚血热。治以养阴清热、固冲调经法,自拟“滋水清火止崩汤”加减。
处方:生地黄15g,地榆15g,地骨皮15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北沙参30g,麦冬10g,五味子5g,地锦草15g,海螵蛸10g,茜草10g,知母10g,黄柏10g,仙鹤草3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8月10日。患者服上药两天后,阴道出血止,神疲好转,口燥咽干好转。守上方加减化裁:生地黄15g,地榆15g,地骨皮15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北沙参30g,麦冬10g,五味子5g,黄精30g,山药30g,山茱萸15g,知母10g,黄柏10g,仙鹤草30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以后每次复诊,均以此方为基础,加减化裁,并按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治疗第3个周期时,月经周期、经量均恢复正常。月经22天,复查性激素:P15.3ng/mL,恢复排卵,BBT监测双相,高温相13天。门诊随访1年月经正常。
按:虚火崩漏之病,因素体阴虚,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损,或后天失养,均能扰动冲任,冲任不固,而致虚火崩漏。故家本先生自拟“滋水清火止崩汤”。方中生地黄、地榆、地骨皮凉血止血;女贞子、墨旱莲滋阴凉血;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益气生津,气阴两补;黄精、山药、山茱萸滋补肾水、肝阴,达“壮水之主”之意;知母、黄柏清泻虚火,而保真阴;地锦草、海螵蛸、茜草、仙鹤草寓止血于活血之中。诸药合用,滋水而不腻,清火而不伤阴,敛血而不留瘀,实有滋水清火之功,对虚火崩漏有“澄源”“复旧”之效。
病案3 李某,15岁,学生。1997年4月15日初诊。
患者先天禀赋不足,体弱多病,13岁月经初潮。不规则阴道出血2年,经某院妇科诊断为“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于4月14日晚突然阴道大出血,已用卫生纸4包。现症见:形体消瘦,头晕,心悸,口渴,汗出,心烦易怒,五心热,便秘,阴道血流如注,其色鲜红,舌红绛少津,脉细数无力。诊为虚火血崩,急与生脉饮口服,每次2支,每日3次。并拟滋水清火止崩汤。
处方:生地黄、山萸肉、山药各30g,女贞子、旱莲草、地骨皮、地榆各15g,知母、黄柏、牡丹皮、白芍、茜草各10g,酒大黄4g,甘草3g。2剂,水煎,昼夜服。
二诊:次日。患者阴道出血大减,余症亦减轻。原方再进3剂,每日1剂。
三诊:4月19日。患者血崩已止,唯阴虚之象仍在,嘱多食甲鱼、胎盘等血肉之品。拟六味地黄汤加减,调治月余,以善其后。
随访:两年来,患者月经正常,体健活泼。
病案4 陆某,25岁,营业员。2011年5月4日初诊。
患者行多次人流术,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已1年余,经多地诊治,效果不佳,5月3日突然阴道大出血。现症见:面色少华,头晕心悸,潮热颧红,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心烦易怒,阴道出血甚多,伴有小血块,其色殷红,少腹隐痛,舌红绛、少苔,脉细数。证属虚火血崩。治以滋水清火、祛瘀止崩法,拟滋水清火止崩汤加减。
处方:生牡蛎60g(先煎),生鳖甲30g(先煎),生地黄20g,山茱萸10g,山药3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牡丹皮10g,黄柏10g,知母15g,白芍30g,地锦草15g,生茜草10g,三七粉6g(冲服)。2剂,水煎服,每日2剂。
二诊:次日。患者阴道出血减少,已无血块,余症同前,阴虚证候减轻。拟前方去三七,再服5剂。
三诊:5月9日。患者阴道出血止,阴虚证候减轻。拟紫河车胶囊、知柏地黄丸,调理月余,以善其后。
随访:2014年2月3日患者顺产一女婴,母女健康。
病案5 王某,14岁,学生。2012年5月24日初诊。
患者素体虚弱多病,12岁月经初潮,不规则阴道出血2年余,经华西医院诊断为“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于5月23日晚突然阴道大出血,已用卫生巾3大包,急诊救治。现症见: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心慌心悸,头昏疲乏,汗多口渴,心烦易怒,五心热,大便不畅,阴道血甚多,其色鲜红,舌红绛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无力。辨病: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辨证属虚火血崩。治法:益气塞血、滋水清火法。急服生脉饮口服液以“塞流”,每次2支,6小时1次,1日4次;拟滋水清火止崩汤加减。
处方:生牡蛎60g(先煎),生鳖甲30g(先煎),北沙参30g,黄芪30g,生地黄20g,山茱萸10g,山药3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牡丹皮10g,黄柏10g,知母15g,白芍30g,白茅根30g,甘草3g。2剂,水煎服,每日2剂。
二诊:次日。患者阴道出血大减,余症亦好转。原方再服3剂,每日1剂。
三诊:5月28日。患者血崩已止,阴虚体征仍明显,拟五子衍宗丸、六味地汤加减,调治两个月余。
随访:月经正常,体质改善。
病案6 王某,28岁,农民。1995年8月10日初诊。
患者于1994年行人工流产术,术后反复阴道不规则出血,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8月9日突然阴道大出血。急诊于家本先生,现症见: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头晕心悸,潮热颧赤,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心烦易怒,阴道出血色鲜红、量甚多,伴有小血块,少腹隐痛,舌红绛少苔,脉涩细数。诊为虚火崩漏。拟滋水清火止崩汤加减。
处方:生地黄、山药、地榆、山茱萸、地骨皮各30g,女贞子、旱莲草各15g,知母、黄柏、牡丹皮、白芍、茜草各10g,三七粉6g(吞服),甘草3g。2剂,水煎服。
二诊:8月12日。患者阴道出血减少,已无血块,余症同前。再进3剂。
三诊:8月15日。患者阴道已不出血,阴虚证候减轻。拟大补阴丸加减,调治月余,并嘱禁食辛辣之物,慎房事。
随访:1997年10月患者顺产一男婴,母子健康。
按:《素问·阴阳别论》曰:“阴虚阳搏,谓之崩。”李东垣指出:“妇人血崩,是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家本先生认为,素体阴虚,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生育(人流)过多,耗伤阴血或五志化火,真阴耗亏,或温邪久羁,营阴耗损等原因均可导致肾阴虚损(肾水不足)。肾水不能涵肝木,致使肝阳偏亢而藏血失职;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则心火独亢,血热妄行,致使冲任扰动而不固,故虚火崩漏形成。临床以阴道出血如注,色鲜,阴道灼热、干涩,常伴有心烦易怒、手足心热、两颧发赤、口舌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其主症。此系肾水不足所致,其开泄过度系因虚火,阴虚是本,火热是标。故治以滋补阴血为主,以治其本;佐清热之品以治其标。家本先生指出,运用滋水清火止崩汤滋水而不腻,清火而不伤阴,敛血而不留瘀,对虚火血崩有“澄源”之功效,因而疗效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