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湿热虫毒带下(滴虫性阴道炎)

1.治疗湿热虫毒带下(滴虫性阴道炎)

病例 王某,女,30岁,农民。2011年8月3日初诊。

患者有不洁性交史,外阴瘙痒,白带灰黄、量多,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经当地治疗,效果不佳,求家本先生治疗。现症见:体形肥胖,月经正常,白带黄绿脓性、呈泡沫状、有腥臭气味,外阴瘙痒,少腹痛,房事痛,苔黄滑,脉滑数。此乃下焦湿热、外感虫毒之带下。拟清热杀虫止痒法,选一味苦参。

处方:苦参50g,水煎2次,取汁约1500mL,每次口服100mL,每日服3次;余药汁冲洗阴道后,加适量温水坐浴,每日3次。连续治疗20天。

二诊:8月24日。白带正常,外阴痒止,阴道分泌物涂片未见滴虫。拟四君子汤、三仁汤,健脾除湿,以善其后。

2014年5月5日,患者因妊娠恶阻求治,诉其滴虫性阴道炎从未复发。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苦参有抗微生物作用;苦参碱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乙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抗柯萨奇B组病毒(CVB)的作用;苦参醇浸膏在体外有抗滴虫作用,对鞭毛虫等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此外,苦参也有抗炎作用: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静脉注射对多种致炎剂所引起的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炎强度与氢化可的松相似。本案的临床疗效,亦可佐证此研究成果是可信的。

家本先生根据苦参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的苦参对滴虫有抑制效果,选苦参一味药治愈了滴虫性阴道炎,并将继续临床观察总结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