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案
万某,女,19岁,学生。1964年2月16日初诊。
患者患肺结核病2年,住某结核病院,经抗结核常规治疗半年余,X线仍见双肺密度不等浸润、右上肺空洞,自动出院,转家本先生处诊治。刻诊:羸瘦枯槁,大肉尽脱,颜面无华,两颧潮红,神疲乏力,午后潮热,咳嗽咯痰,痰中带血,喘息少气,不耐劳作,失眠盗汗,闭经年余,舌淡红边齿印、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此乃阴阳两虚之“肺痨”。治以阴阳双补、扶正抗痨法。选郑氏痨瘵方(祖传验方)。
处方:紫河车1具,獭肝1具,龟板胶100g,鳖甲胶100g,北沙参300g,天麦冬各100g,五味子100g,黄芪600g,黄精150g,黄芩150g,黄连100g,百部600g,百合300g,白及200g,白薇100g,熟地黄100g,山药200g,丹参300g,白术150g。共研细末,蜂蜜为丸,每次25g,每日3次。嘱:结核病医院开的抗结核药继续按时服用,休学一年去农村疗养,每月分次煮服紫河车2具,增加营养,避免感冒及食辛辣食物,练习太极拳。
二诊:5月21日。患者面色转红,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失眠盗汗、神疲乏力、午后潮热等均有好转,5月9日月经至、量少,舌红边齿印、苔薄,脉细数。X线示:双肺密度不等浸润较前有所吸收,空洞缩小。效不更方,按原方剂量的3倍,再配制一料,每次25g,每日3次。
三诊:12月4日。患者面色红润,神清气爽,体重增加,咳嗽气喘、午后潮热、失眠盗汗均愈,月经正常,复习功课已不感疲倦,舌红苔薄,脉细。复查X线示:双肺浸润全部吸收、空洞愈合。嘱按原方,再配制一料,以巩固疗效。
随访:1965年春复学,同年考入某知名大学,如今年已古稀,子孙及本人身体均很健康。
按:肺结核系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理特点为结核结节、干酪坏死和空洞形成。中医无肺结核病名,其临床症状与“肺痨”“痨瘵”相同。
本案患者万某,自幼体弱多病,加之十年苦读,长期营养不良,不幸染上“痨虫”,初期未重视治疗,病重后住院治疗,仍未康复。其因:久病已致阴阳两虚,肺、脾、肾皆受损。此时,应留人治病,故拟郑氏祖传“痨瘵方”。该方系近代全国著名老中医郑仲宾(家本先生之祖父)的经验方,20世纪初,肺痨流行,又缺抗结核病西药,诸多久治不愈的肺痨病患者,经用郑氏“痨瘵方”治愈,其中包括郑仲宾本人。
家本先生常说,治病祛邪是为了挽留患者生命,当病体极度虚弱之时,扶正是为了留人治病。痨瘵方以扶正祛邪、留人治病为目的,首选紫河车、獭肝、龟板胶、鳖甲胶四味血肉有情之品,扶正调补阴阳、滋肾补肺,以达留人之目的。《肘后方》载“獭肝治尸注鬼注病(肺痨)”;《中药大辞典》载“獭肝主治虚劳羸瘦、肺虚咳嗽、肺结核、潮热盗汗、目翳、夜盲、咯血、便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龟甲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紫河车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生脉散益气生津,养心润肺。四黄四白(黄芪、黄精、黄芩、黄连、百部、百合、白及、白薇)扶正抗痨,驱杀痨虫。现代药理研究还证实,百部、黄连具有对人型结核杆菌的抗菌作用。白术、山药健脾养胃;熟地黄、丹参补血活血,扶正以除邪。全方共奏调补阴阳、扶正抗痨、驱杀痨虫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