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癖(乳腺多发性囊肿)案
张某,女,36岁,公务员。2014年8月8日初诊。
患者发现乳痛、乳腺包块1天。院外乳腺彩超示:双乳多发囊肿,右乳囊肿大小约3.5cm×3.2cm。血常规示:白细胞5.4×109/L,中性粒细胞69%。月经前10天,小腹及乳胀,就诊前一天右乳痛甚,自扪及包块,触痛明显,遂就诊。现症见:末次月经7月21日至,月经周期正常,经色红、量中、5天净,情绪不良,易怒寐差。乳腺检查示:右乳乳头凹陷,右乳触及约3cm大小的结节,边界清楚,质中,触痛明显。舌暗红、苔薄白,脉弦。辨证为肝郁气滞之乳癖。治以疏肝理气、化瘀消癥法。自拟“乳癖汤”加减。
方药:生牡蛎60g(先煎),生鳖甲30g(先煎),炮山甲3g(冲服),鹿角霜30g(先煎),三棱15g,莪术15g,柴胡15g,香附10g,山慈菇15g,威灵仙30g,皂角刺15g,玄参15g,夏枯草15g,浙贝母15g,郁金1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8月14日。患者乳痛明显缓解,触诊右乳包块约2cm,触痛减轻;白带正常,寐不宁,夜咳。守上方加减:生牡蛎60g(先煎),生鳖甲30g(先煎),炮穿山甲3g(冲服),鹿角霜30g(先煎),三棱15g,莪术15g,合欢皮15g,首乌藤30g,钩藤30g,山慈菇15g,威灵仙30g,皂角刺15g,玄参15g,夏枯草15g,浙贝母15g,路路通15g。5剂,水煎服,每日1剂。以后每次复诊,均以上方为基础,加减化裁,连续服15剂。
再诊:9月29日。患者9月23日月经至,经色红、量不多、无疼痛,乳痛消失。乳腺彩超示:双乳未见明显异常。守上方加减:生牡蛎60g(先煎),生鳖甲30g(先煎),炮穿山甲3g(冲服),鹿角霜30g(先煎),三棱15g,莪术15g,橘核10g,荔枝核10g,昆布30g,海藻30g,青皮10g,玄参15g,夏枯草15g,浙贝母15g,柴胡10g,郁金10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为巩固疗效,嘱再按上方,服1个月后停药。
后患者随夫定居新疆,电话随访5个月,乳癖未复发。
按:乳腺囊肿属于中医学“乳癖”范畴。根据中医理论,乳腺囊肿病的病因是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及冲任失调,最终致乳房经络阻塞,形成乳癖。家本先生指出,该患者中年女性,一人独居于成都,夫妻分离,平素性格孤僻,忧郁寡欢,气郁日久,致气血搏结不畅,而致痰瘀互结,停滞乳房,即成乳癖。方中生牡蛎、生鳖甲、穿山甲软坚散结化癥为君,三甲系血肉有情之品,补中有消,领药直达病所,且化瘀散结,软坚消癖。鹿角霜具有雄性激素作用,可调节内分泌,有作用于腺垂体细胞引起黄体生成素分泌增多,拮抗雌激素活性的作用。昆布、海藻为软坚散结、消肿止痛之良药,由于含丰富的碘,可刺激垂体产生黄体生成素,从而抑制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影响,因而有消肿消癖作用。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消癥。柴胡、香附、郁金疏肝理气,通络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类药物,可改善全身和乳房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雌激素在肝脏的灭活和改善局部的充血水肿状况,并可抑制组织内单胺氧化酶活力,抑制胶原纤维合成,从而促使乳腺内肿块及纤维吸收,终止或逆转乳癖的病理变化。威灵仙、皂角刺通经络、消痰浊。山慈菇消肿止痛、化痰散结,还能改善外周循环,使巨核细胞增生,有利于损伤机体功能的恢复。夏枯草解毒散结;玄参、浙贝母化痰软坚,散结消癥。全方刚柔相济、攻补兼施,共奏疏肝散结、涤痰消癖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