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案
2025年09月26日
胆结石案
郑某,女,48岁,农民。2013年7月12日初诊。
患者右胁及胃脘痛近10年,近来反复发作且疼痛加重,经当地B超检查诊为“胆结石(泥沙样)”,建议手术取石。患者不愿手术,前来求家本先生诊治。现症见:慢性病容,右胁隐痛,时疼痛加重,嗳气矢气则疼痛减,情绪急躁,口苦口干,大便秘结,腹部柔软,肝脾不大,舌红、苔黄滑,脉弦。证属气滞血瘀之胁痛。治以理气止痛、活血化瘀、通下腑实、利胆排石法,拟“排石汤”(自拟方)加味。
处方:昆布30g,海藻30g,红花10g,桃仁10g,柴胡15g,赤白芍各30g,枳实15g,生大黄6g,鸡内金30g,茵陈30g,虎杖25g,黄芩15g,皂角刺15g,威灵仙30g,甘草3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7月20日。患者胁痛减轻,大便通畅,余症同前。生大黄改酒大黄,15剂,每日1剂。
三诊:8月10日。患者诸症好转,经B超复查示:肝胆脾胰正常。拟四君子汤、四逆散加味调养,以善其后。
随访:胆石症未复发。
按:中医学认为,胆结石属中医“胁痛”“黄疸”范畴。情志失调等致肝胆的疏泄功能受到抑制,胆气升降失司,胆汁疏泄失常,郁结于体内,日久结为砂石。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酒肥甘,化生湿热,或脾湿郁而化热,湿热蕴蒸,则胆升降失司,胆汁郁滞于体内,久而成石。在治疗上宜以疏肝理气解郁、清热利胆排石为主,选家本先生验方“排石汤”(方义参见本书“排石汤”加味)效果显著。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茵陈可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固体物、胆汁酸及胆红素排出量,同时还具有解热镇痛、消炎、增强免疫力等疗效。大黄与枳壳可增加胆汁分泌量,促进胆囊收缩,有利于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