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肿案

卵巢囊肿案

病案1 李某,33岁,营业员。2014年6月16日初诊。

患者月经初潮13岁,经期3~7天,周期24~32天。2013年曾行卵巢囊肿剥离术(双侧)。2014年3月28日B超示:内膜厚1.4cm,双侧附件囊性团块,右侧附件囊肿3.7cm×2.5cm,左侧附件囊肿4.3cm×2.7cm。患者拒绝再次手术治疗,经朋友介绍求诊于家本先生。现症见:月经提前4天至,经色红、量多、血块多,最后1天经色暗黑;白带清稀,外阴红色丘疹,外阴瘙痒,睡眠好,二便正常;舌淡、苔滑微黄,脉滑。有反复阴道炎病史。辨证为痰瘀阻络之癥瘕。治以化痰散结、活血化瘀通络法,拟经验方“化癥汤”加减。

处方:生牡蛎60g(先煎),生鳖甲30g(先煎),昆布30g,海藻30g,三棱15g,莪术15g,威灵仙30g,皂角刺15g,山慈菇15g,白芥子15g,茯苓3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30g,川牛膝15g,桃仁10g,土鳖虫10g,酒大黄3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6月23日。患者诉少腹疼痛,外阴红疹、瘙痒。仿上方加减:生牡蛎60g(先煎),生鳖甲30g(先煎),昆布30g,三棱15g,莪术15g,威灵仙30g,皂角刺15g,赤芍30g,川牛膝15g,桃仁10g,土鳖虫10g,当归10g,玄参15g,金银花15g,虎杖15g,白花蛇舌草15g,夏枯草15g,益母草15g,生茜草10g,生甘草3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6月30日。患者6月29日月经至,经量多、色暗红、血块多,外阴瘙痒。仿上方加减:生牡蛎60g(先煎),生鳖甲30g(先煎),昆布30g,三棱15g,莪术15g,威灵仙30g,皂角刺15g,川牛膝15g,桃仁10g,土鳖虫10g,当归10g,赤芍30g,川芎10g,玄参15g,金银花15g,虎杖15g,白花蛇舌草15g,夏枯草15g,益母草15g,生茜草10g,生甘草3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四诊:7月7日。患者月经7天干净,后4天为咖啡色分泌物;外阴皮疹好转。前方加减:生牡蛎60g(先煎),生鳖甲30g(先煎),昆布30g,三棱15g,莪术15g,皂角刺15g,川牛膝15g,桃仁10g,土鳖虫10g,当归10g,赤芍30g,川芎10g,玄参15g,金银花15g,虎杖15g,白花蛇舌草15g,夏枯草15g,重楼10g,生甘草3g。21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五诊:8月14日。患者7月25日月经至,经色红、量多、血块较前有明显减少,余无特殊。原方加减:生牡蛎60g(先煎),生鳖甲30g(先煎),昆布30g,海藻30g,三棱15g,莪术15g,皂角刺15g,路路通15g,川牛膝15g,桃仁10g,土鳖虫10g,当归10g,赤芍30g,川芎10g,玄参15g,金银花15g,虎杖15g,白花蛇舌草15g,茯苓3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六诊:9月1日。患者8月21日月经至,经量多,后3天为咖啡色分泌物。8月29日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B超检查示:子宫前位,切面形态呈梨形,前后径37mm,子宫壁回声欠均匀,宫腔内见分离暗区厚约17mm,内膜厚3mm,宫颈形态正常;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仿前方加减:生牡蛎60g(先煎),生鳖甲30g(先煎),昆布30g,海藻30g,三棱15g,莪术15g,皂角刺15g,路路通15g,川牛膝15g,桃仁10g,土鳖虫10g,当归10g,赤芍30g,川芎10g,玄参15g,金银花15g,虎杖15g,白花蛇舌草15g,茯苓30g,车前子(包煎)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随访:患者卵巢囊肿痊愈。

按:卵巢囊肿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多,各年龄段均有发病,西医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由于该患者未生育,且已于2013年行卵巢囊肿双侧剥离术,故拒绝再次手术治疗,转求治于中医。家本先生采用自拟“化癥汤”活血祛瘀,软坚化癥。方中重用生牡蛎、生鳖甲为君,软坚散结化癥。昆布、海藻消痰软坚,散结化癥。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昆布、海藻都含丰富碘质,吸收入血液和组织后,能促进病理产物和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并能使病态组织崩溃和溶解。因此,此案例治疗全程始终用大剂量昆布、海藻配入方中,以消除、吸收渗出液,故获得令人满意之效果。威灵仙通经络、消痰浊,对痰湿内停胞宫之癥瘕有很好的疗效,故常重用。三棱、莪术、桃仁活血化瘀消癥。此外,为防止活血消癥散结之药耗血动血,故佐四物汤养血调经,顾护正气;因患者有反复阴道炎、外阴炎病史,并佐以玄参、金银花、虎杖、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

病案2 赵某,14岁,学生。2014年8月11日初诊。

患者左附件囊肿术后7个月,发现右附件囊肿7天就诊。2013年12月31日患者做左附件囊肿剥离术(囊肿大小约12cm),病检报告示:左卵巢黏液性(肠型)囊腺瘤伴灶性交界性改变。术后半年自觉右少腹偶有不适,遂于华西医院复查。8月4日B超示:子宫后位,大小约3.8cm,内膜厚0.4cm,右侧附件5.9cm×5.0cm×5.3cm的囊性占位,囊内液体清亮,余无异。因惧怕再次手术,遂求家本先生诊治。现症见:末次月经8月7日至,经色红、量中、无块、无痛、5天净,月经周期正常;身体肥胖,神疲乏力,食欲欠佳,平素白带量多、色白、质黏稠,大便不畅,小便正常;舌体胖大、边齿痕、苔白腻,脉沉滑。辨证为脾虚痰湿,痰瘀互结之癥瘕。治以健脾祛湿、涤痰消癥法,拟“三甲消癥汤”(自拟方)加减。

处方:生牡蛎60g(先煎),生鳖甲30g(先煎),穿山甲5g(先煎),三棱15g,莪术15g,威灵仙30g,皂角刺15g,昆布30g,海藻30g,白芥子15g,法半夏10g,茯苓30g,薏苡仁30g,黄芪30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8月25日。患者服上药后,白带量减,纳好转,大便已畅,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守上方,加重消癥散结之品:生牡蛎60g(先煎),生鳖甲30g(先煎),穿山甲5g(先煎),三棱15g,莪术15g,昆布30g,海藻30g,丹参30g,土鳖虫10g,桃仁10g,威灵仙30g,皂角刺15g,白芥子15g,法半夏10g,茯苓30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9月10日。患者9月3日月经至,经色红、量中、无血块、5天净,经期小腹隐痛,经前乳房胀痛,余无特殊。守上方加理气活血之品:生牡蛎60g(先煎),生鳖甲30g(先煎),穿山甲5g(先煎),三棱15g,莪术15g,丹参30g,土鳖虫10g,桃仁10g,威灵仙30g,皂角刺15g,昆布30g,海藻30g,柴胡15g,川芎10g,郁金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

以上方为基础,连续调治1个月,水煎服,每日1剂。

10月7日再诊:患者10月1日月经至,经色红、量中、无块、未痛、5天净。复查B超示:子宫前位,前后径3.2cm,内膜厚0.5cm,双附件未见异常。配丹莪妇康煎膏,治疗1个月,防止复发。

门诊随访3个月,患者未见异常。

按:西医学认为,直径大于5cm的囊肿,往往由于影响卵巢功能,且有蒂扭转的风险,故而多采取手术治疗。本例患者由于年龄小,且刚于2013年12月31日行剥离手术,患者恐慌、焦虑,家长拒绝再次手术,经朋友介绍求治于中医。家本先生以自拟的郑氏“三甲消癥汤”化裁治之。因该案患者脾虚痰湿症状偏重,故在散结化癥的基础上,加重健脾祛湿之品用量。生牡蛎、生鳖甲、穿山甲软坚散结化癥;昆布、海藻消痰软坚,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二药都含丰富碘质,吸收入血液和组织后,能促进病理产物和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并能使病态组织崩溃和溶解,且有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威灵仙通经络、消痰浊,对痰湿内停胞宫之癥瘕有很好的疗效,故常重用;三棱、莪术、桃仁活血化瘀消癥,白芥子、法半夏、茯苓涤痰消癥;为防止活血消癥散结之药耗血动血,一味攻克,佐以黄芪、薏苡仁益气健脾除湿,扶正祛邪,顾护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