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本临床经验初探

郑家本临床经验初探

郑家本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本人对其诊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从中选择数种临床常见、疗效显著、所用方药独特的疾病,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分析和总结。

郑师治咳喘多以麻杏石甘汤为主。咳喘为临床最常见病证,初发之时常表现为咳嗽、吐痰,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出现喘气、痰鸣、坐卧不宁等症状,甚至反复发作,经年不愈。郑师认为,此证多系素有痰疾,肺气不利,痰气交阻,肺失宣降所致。一旦气候变化,受寒受热,调理失当时,容易诱发,特别是婴幼儿、老年体弱素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更是易发。治疗时以宣降肺气、化痰清肺为主,首选麻杏石甘汤合黛蛤散加减,不论新感、复发,但见咳嗽即投,加减应用,效果明显。兼外感加荆芥、防风、薄荷、苏叶;咳重加百部、紫菀、桔梗、前胡;热重痰黄加重楼、鱼腥草、连翘、黄芩;痰多喘甚加苏子、葶苈子、大枣、鲜竹沥、代赭石;喘甚加沉香、代赭石、磁石、白果;此外,虚人用蛤蚧、肉桂、太子参。

郑师治肝病,从气机着眼,用四逆散加减。他认为,肝胆疾病多以气机不利、疏泄失常为其主要病机。病因多为湿热病毒所致。治疗时以疏肝利胆、调理气机为主,同时清解肝胆湿毒。对肝炎病久、肝硬化所致气、血、水运化失常之证,分别加以散结、活血、利水之法。郑师治疗肝胆及消化系统疾病首选四逆散。常用处方为柴胡、垂盆草、青蒿、枳实各15g,赤白芍、丹参各30g,虎杖、白花蛇舌草各20g,酒大黄6g,土茯苓60g,甘草3g。加减:黄疸者加茵陈、栀子、龙胆草、白茅根;脾虚腹胀食少者加白术、厚朴、广木香、焦三仙;肝硬化气滞血瘀明显者,加鳖甲、延胡索、川楝子、桃仁、青皮、郁金;血瘀水停,腹水明显者,加水蛭、泽兰、地龙、全蝎、白茅根;降转氨酶用五味子、枣皮,重用垂盆草。

郑师治肿块瘿瘤,重视内消,海藻、甘草并用。海藻与甘草相反,伍用二药能产生毒副作用,这在中医理论中已有明确论述。但郑师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并进行多次亲身试验,发现只要用量比例适当,反而能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如用于结石、肿瘤、淋巴结核等疑难重症的治疗,每获良效。处方中常用海藻15g,甘草3g,伍用二药比例为5∶1时,疗效最好。常用消肿散结处方:海藻、枳实、山楂各15g,甘草3g,鳖甲、炮穿山甲各10g,川芎20g,丹参、赤芍、牡蛎各30g。结石常加昆布、琥珀、冬葵、鸡内金、桃仁、红花、滑石、川牛膝、海金沙等;肿瘤结块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皂角刺、蜂房、全蝎、水蛭、蜈蚣、黄药子;乳腺肿块加路路通、丝瓜络、青皮、浙贝、香附、橘核等;淋巴结核加夏枯草、浙贝母、钩藤、白花蛇舌草等。

郑师治皮肤病,以虫类药搜风,配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皮肤病多表现为皮肤瘙痒、斑疹、渗出、皮损、颜色改变等,多由细菌、真菌、病毒感染,或内分泌失调、变态反应等引起。郑师常结合现代皮肤病学和中医理论进行辨病、辨证施治,每获良效。他最常用的处方为仲景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虫类药;常用药物为连翘20g,赤小豆、地龙、蜂房各15g,酒大黄、甘草6g,荆芥、蝉蜕、麻黄、防风各10g,乌梢蛇、紫草、赤芍各30g。加减:热毒重加羚羊角(或水牛角)、生地黄、玄参、牡丹皮、金银花、龙胆草、重楼;湿毒重加虎杖、土茯苓、苦参、地肤子、蛇床子、龙胆草;风邪重加防风、全蝎、蜈蚣;疼痛较重加全竭、蜈蚣,并外用紫金锭,用醋调外敷。

以上所述,虽难以全面反映郑家本主任医师精深的理论渊源和广博的医学知识,但因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今总结出来,可供青年中医学习和借鉴。

本文的写作得到郑家本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本文作者为曾凌文,刊载于《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