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系结构
教科书在体系结构上是否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是否具有循序渐进的编排结构是衡量教科书优劣的重要标准。教科书的结构是一个完整的教科书体系的各部分、各因素之间,按照某种教科书编排原则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序状态,是教科书体系的基本骨架。
美术课程标准教科书打破了以往单课编排的形式,采用了多样化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单课式。即每一课题呈散点状的组织,大多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且主要体现为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相对集中。(2)主题单元式。按照一定的逻辑分类方式(通常是以主题或题材),将具体的课题归类组合。按照这样的方式来编排教科书,所呈现的内容不像单课式那样强调单一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更偏重于一种复合式的学习。(3)单课式和单元式相结合。在一册教科书中将单课与单元有机结合在一起编排教学内容,是一种较为灵活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教科书编写采用最多的一种方式。
浙美版美术教科书的小学部分(第一学段至第三学段)采用了单课与单元相结合的结构,一、二年级以单课为主。课的前后编排考虑多种因素,如时间、季节的因素,工具、材料的因素,课题主题之间的关联因素,学习领域前后设置的因素等。初中部分(第四学段)以主题单元式的结构为主,单元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譬如八年级下册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水彩,第一单元就是《印象派的画家们》,以欣赏为主,传授色彩知识;第二单元是一组水彩系列课例,有《铅笔淡彩》《水彩画小品创作》《美丽的西湖》;第三单元是与服装设计相关的课例,有《绚烂的民族服饰》《青春风采》《我设计的服装》;第四单元是视觉传达的课例,有《奇特的视觉图形》《让世界更美好》;第五单元是与首页图版相对应的书法篆刻的欣赏课例,有《中国书法》《印学话西泠》。

《印象派的画家们》

《水彩画小品创作》

《美丽的西湖》

《铅笔淡彩》

《绚烂的民族服饰》

《青春风采》

《我设计的服装》

《奇特的视觉图形》

《让世界更美好》

《中国书法》

《印学话西泠》
浙美版美术教科书在每一册的编排结构上,分为扉页(包含对本册学习内容的简介)、目录页、“祖国优秀传统艺术”赏析页、课例(小学阶段一般是19课左右,初中为11课)、美术万花筒(小学)或拓展与评价(初中)五个版块。

封面

扉页

目录页、祖国优秀传统艺术赏析页

课例

美术万花筒(小学)

拓展与评价(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