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课堂内外
让教师用书成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给美术教师的一封约稿信
各位老师:
大家好!时光荏苒,光阴飞逝。转眼间,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启动至今快20年了,新的美术教材使用也超过15年了。这期间,历经了新的教材实验、使用,也历经了教材的修订。目前,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初步建立,立体而又丰富的教材体系也构建完毕。除了美术教科书外,美术教师用书应是美术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料之一,它是每一位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参考用书。
本次教师用书的改版,听取了多方意见,相较于前一版,在形式上、内容上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形式上的改变一目了然,首先是开本变小了,装订方式有了大的变化,用的纸张材料也不同了;其次是增加了许多可以记录笔记的空间,无怪乎副书名称之为“教案与笔记”;再次,封面的设计更加时尚了,似乎有点不像常规意义上的教学参考书。
在内容上,整本教师用书分为三大板块。第一块是专家学者、主编的前言、介绍,主旨是对美术教育、美术教材的宏观思考。第二块是具体教案,这部分内容是教师用书的主体。与过去相比,本次教案编写增加了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意图、学生作业等,扩充了菜单式教学建议,删减了教学方案二。在教学设计上,强调了教学的适用性,每一课的教案形成文本后,都由撰写方案的教师在实际授课中予以检验。第三块内容,新增了“课堂内外”这个栏目。这个栏目的内容也是这封公开信的约稿内容。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栏目,使得教师用书成为广大美术教师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交流什么?展示什么?我想,一定是交流自己的教学体会、教学经验,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教学生活。
因此,在这里,我们郑重地向广大美术教师约稿,请将你们近年的经验、成果在教师用书上展示出来。目前“课堂内外”栏目着重于以下内容:
1.精彩课例。主要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自己编写的有新意、有创意的课例。
2.学生的课堂作业。原生态的、未经教师修改的学生作业,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面貌和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能检验出教材的适用性。
3.教学与生活。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反映包括美术社团活动、美术教室或工作室在内的陈列与布置、美术教师自身的兴趣爱好等。
鉴于一些教师还未有投稿出版的经验,下面的一些具体要求或许对你有用:
1.图片。图片格式一般采用jpg格式即可,每张图片的大小要求在500万像素(即2500×2000像素)以上。图片拍摄一般情况应采用相机,而不是手机,以确保成像的质量。
2.文字。文字内容一般以word形式即可,图文混合的也可用word来排版,要确保文字和图片一一对应。
如果你准备好了,可以将文字和图片直接发送到我的邮箱:guanhuiyong@qq.com。倘若你寄送来的是学生作业,每幅学生作品记得注明名称(或课题)、学生姓名、年级、学校、辅导教师名字哦!
期待你们的作品!
祝大家工作、生活愉快!
主编 管慧勇
2017年6月
润墨情怀 诗意生活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 陆圆圆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润墨圆本着“尊重童心”的初心,坚持“传统又不失创新,老练而童趣盎然”的水墨画教学理念。我们的课程内容很丰富,练书法以静心,画国画来怡情,春有芍药,夏有娇荷,秋有金桂,冬有红梅,应景之作,生动活泼。
我们将更多形式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引入课堂,让孩子懂得并从小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铭刻在他们的骨子里,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我们开设了小国学课,让孩子们懂得了什么是“蒙学读物”,领略“高山流水觅知音”的雅趣。我们还开设了茶道礼仪学习,在优雅清扬的古筝声中,汲水、洗盏、烫杯、礼茶……调水醍茗,展现中华茶道文化的清雅俭德;举手投足,尽显中华礼仪文化的诚敬安和。
近年来,润墨圆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浙江美术馆流动教室”“下城区精品社团”等荣誉称号,学员作品也屡屡获奖,并被《都市快报》连载刊登。

和画家刘墉合影

集体照

水墨舞台展示

茶道课

润墨圆的教师

国学课

指导学生


春茶 辛昱琳 10岁

陈瑀彤 9岁

傅诗琪

唐翊涵

田野 集体作品

陈瑀彤

钟莹 9岁

野餐 陈瑀彤

郦书颜

辛昱琳 9岁

冯琪然

陈家怡 9岁

张誉清 10岁

陈叶欣 9岁

虞璐涵 10岁

老师像妈妈 钟莹 9岁

青花 徐子韵 10岁

孤山 钟希颜 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