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以《刮出来的画》为题,是以刮的方法来作画,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刮画纸的制作过程和方法、刮画的特点、刮画的技巧等,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点、线、面等美术语言,创作出心中美丽的刮画作品。本课通过作画工具、作画方法的改变,让学生懂得绘画创作不仅在画面内容上可以不断创新求异,在工具、方法上也可以不断创新,以获得独特的创作效果。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刮画的基本步骤,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心感受自如地表达出来,可以是熟悉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想象的内容等。创作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关注点、线、面的大小、疏密、宽窄、轻重等画面效果,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从而使他们有意识地创作出富有审美情趣的作品。
教材内容展示的是本课的学习目标、学生们赏析的优秀刮画作品,用于启发、引导学生明白本课学习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能够大胆地创作漂亮的刮画作品。为了让学生明白作业要求、降低作业难度,还特意安排了同龄孩子们的优秀作品欣赏及刮画纸的制作、刮画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等,对本课的重难点进行分析、示范讲解。
教材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刮画作品。一是刮画与线描画的对比,如《花的世界》与《龟兔赛跑》,两者都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但因工具材料不同,呈现的效果迥然不同。二是自制刮画纸与现成刮画纸作品效果的对比。自制刮画纸作品具有斑驳、稚拙的美感;而现成刮画纸作品则呈现出对比强烈、色彩鲜艳的效果。三是作品绘制方法的对比。不同的方法和工具呈现作品的点、线、面效果均不同。这些作品同时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美术学科是一门“以视觉文化为代表的丰富的学科教学门类”,强调美术课堂教学要重视“图像识读”。丰富多彩的图片可以很好地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激发学生自由创造的愿望,同时帮助提高学生的感受力、观察力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