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启发(预计用时8分钟)
1.教师活动:出示幻灯片,对人形机器人重点进行结构分析。
设问:“人形机器人虽然看起来造型复杂,但其实它只是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形状构成的,你能找一找吗?”
2.学生活动:观察并寻找机器人的基本形状构成。
3.教师活动:汇总学生回答,并小结:由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形状构成。
设问:“机器人还可以设计成哪些形状?”
4.学生活动:展开联想,讨论并回答:半圆形、菱形等。
【设计意图】以人形机器人为例,进行几何分解,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其造型结构。
5.师生活动: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创作过程,边示范边讲解:第一步—画基本形,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机器人外形。第二步—添加关节,机器人的关节有独有的质感,因此可以适当添加一些零部件,如螺帽、齿轮、虚线等,来增加机器人的机械感。
6.教师活动:讲解创作的第三步。
设问:“你想设计具有什么功能的机器人?”
7.学生活动:展开联想,表述自己的设计理念。
8.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联想,再对机器人功能的联想加以引导,如对头部、身体、手脚的功能的联想等。功能不同,造型各异。
【设计意图】对机器人的各个部位展开联想,以及添加一些小零件来增加机械感,让示范变得更加多样,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
9.教师活动:出示幻灯片,展示创作的第四步:用线描的方式在彩纸上画好机器人,再剪贴到白纸上,粘贴关节部位时要拱弯成立体状,使机器人的形态更加生动,最后适当添加背景,凸显机器人的功能性。
10.学生活动: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获得创作的基本方法。
【设计意图】适当的局部示范与步骤图的讲解,为学生的全面创作打下扎实基础。
11.教师活动:出示幻灯片,展示同龄学生作品。
设问:“你喜欢哪件作品?它的功能和造型有什么特点?”
12.学生活动:欣赏同学的优秀作品,说一说它们在造型和功能上的创意。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