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拓展教科书关联

(三)多角度拓展教科书关联

用好教科书必须注重教科书的关联性。任何教科书都不是脱离现实存在的,它一定和生活发生密切的关联。在教学中要创设一定情境,使得学生能够沉浸在情境中学习并建构起自己的知识闭环。教科书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与时代关联、与地方资源关联、与学生实际关联三方面。

1.加强教科书与时代的关联

与时代的关联,主要因为教科书内容相比较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如七年级《标志设计》一课,教科书编写时还没有举办北京奥运会,出现的标志还是中国申奥标志。因此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后的美术课中,教师就可以将北京奥运会的标志补充为教学内容。与时代内容关联,是教科书内容拓展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共鸣。

2.加强教科书与地方资源的关联

与地方资源关联,是指结合地方课程资源,特别是可以活用传统文化课题。如浙美版的美术教科书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如中国结、十二生肖、端午节、节日徽标、迎春祈福等,应该说都是一些“活态化”的传统文化。编者在选择这些题材时,特别注重现实生活与这些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教学内容应该体现浓厚的地域色彩。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结合地方和学校的实际,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对当地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考察研究,然后,将教材内容和所搜集整理的其他材料进行有效整合、统筹组织,设计并实施教学,以完成教学目标。对于有些反映传统文化题材的课例,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使其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反映当下生活,更具时代感。

3.加强教科书与学生实际的关联

与学生实际关联,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创造性地用活教材。如在教学顺序上,可以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也在作业上尽可能将个体作业转变成集体作业;在内容上,可以加入自编的校本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