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江西性别视界》编委会

《江西性别视界》学术委员会

序言

组织篇

点亮巾帼志愿服务未来提升美丽江西颜值——江西省巾帼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一、江西省巾帼志愿服务工作概况

(一)在组织和发展形态上注重微、小、细(micro,微型化)

(二)在管理形态上注重培育、引导团队成员(member,团队成员)

(三)在运行形态上注重市场化(market,市场化)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思想层面上,对志愿服务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二)法律层面上,志愿服务的法制保障还不充分

(三)制度层面上,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

(四)工作层面上,志愿服务的运行水平还有待优化

三、意见建议

(一)强化一种认识

(二)建设一个平台

(三)统筹一支队伍

(四)创新一批项目

(五)打造一系列品牌

农村妇女组织“会改联”等的思考——新余市农村妇代会主任情况调研报告

一、三项工作的主要情况

(一)组织健全,人员配齐

(二)报酬到位,同渠道发放

(三)扩大社保,分层缴纳

(四)身兼数职、工作面广

(五)专职专选,定位产生

(六)创新组织,激发活力

二、三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构健全,力量单薄

(二)综合素质不高,工作难以展开

(三)个人待遇差异大,影响积极性

(四)经费缺乏,“会改联”阻力大

三、对策和建议

(一)建强阵地,配强人员,合力营造“有钱办事”“有人办事”的环境

(二)摸清实情,出台有利于女性参选的政策措施

(三)关爱妇代会干部,进一步提高工资福利待遇

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推进妇女参政

一、妇女参政的历史背景及重要意义

(一)妇女参政的概念

(二)妇女参政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妇女参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妇女参政的人数少

(二)妇女参政层次较低

(三)妇女参政结构不合理

三、分析中国妇女参政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妇女群体的参政意识不强

(二)缺乏相应的促进妇女参政的制度支持

(三)保证妇女参政的制度约束和监督执法力度不够

四、如何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推进妇女参政

(一)提高妇女群体的参政意识,增加参政人数,扩大参政比例

(二)完善妇女参政的相应制度,妇联组织牵线搭桥

(三)明确推进妇女参政目标——进入人大和村委

妇联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一、妇联组织的职能与应急管理机制

(一)妇联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必然性

(二)妇联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优势

二、J省X市妇联组织协助化解突发事件的案例分析

(一)妇联组织参与冰雪救灾实例分析

(二)妇联组织发挥应急管理作用的制约因素分析

三、提升妇联组织在应急管理长效机制中作用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决策保障机制,推动妇联源头参与应急管理

(二)明确职能定位,规范妇联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职责

(三)强化自我完善机制,提升妇联组织参与应急管理能力

(四)完善社会化工作机制,推动妇联组织全面参与应急管理

萍乡市女性社会组织发展报告

一、萍乡女性社会组织发展的概况和作用

(一)推动文化交流,充当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催化剂”

(二)协调社会关系,充当改善社会管理的“润滑剂”

(三)参与志愿服务,充当推动社会公共服务发展的“助推器”

(四)参与社会管理,充当促进社会和谐的“填充剂”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几点建议

群体篇

知识女性的“中国梦”:实现手段与保障机制研究

一、知识女性的中国梦内涵与实质

二、知识女性中国梦实现的藩篱

三、知识女性中国梦的实现方式

四、知识女性中国梦的保障机制

中小城市社区老年妇女生活状况及其社会工作介入——基于J省X县M社区的个案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基本状况

二、调查结果与问题

(一)健康维护

(二)经济保障

(三)婚姻家庭

(四)居住状况

(五)社会参与

(六)休闲娱乐

三、社会工作的介入

(一)社会正式支持系统

(二)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

农村返乡女工思想引领的路径分析——以赣州农村“大嫂车间”为例

一、调研的意义

二、返乡女工思想现状

(一)返乡女工的基本特征

(二)返乡女工的思想主流

(三)返乡女工的思想问题

三、返乡女工的思想成因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二)资源配置不平衡

(三)引导方式不创新

四、返乡女工的思想对策

(一)发展农村经济与强化精神文明相结合

(二)关爱弱势群体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三)加强教育引导与创新妇联工作相结合

女性领导事业与家庭两不误的经营技巧

一、事业与家庭统筹兼顾

(一)统筹兼顾好时间

(二)统筹兼顾好精力

(三)统筹兼顾好利益

(四)统筹兼顾好家务

二、家庭团结民主平等相待

三、夫妻价值理念求同存异

(一)孝敬双方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二)夫妻双方都有责任妥善调节事业与家庭的关系

(三)妇女当领导干部颠覆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

(四)不管女性领导还是男性领导,都要有作为才有地位

四、夫妻身心交融诚实守信

五、夫妻工作互相取长补短

(一)女性领导要取坚持不懈之长,补缺乏自信之短

(二)女性领导要取处事圆润之长,补缺乏理性之短

(三)女性领导要取工作勤奋之长,补缺乏创新之短

(四)女性领导要取善良仁慈之长,补缺乏交际之短

(五)女性领导要取爱学习模仿之长,补封闭短视之短

(六)女性领导要取勤俭廉洁之长,补浮夸之短

立足新型城镇化解决农村留守群体和“空心村”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的性质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的思路

三、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的对策建议

四、妇联可以将留守妇女工作与家庭服务工作对接做好

在沪的鹰潭籍流动妇女生育状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卫生服务欠缺

(二)法律保障意识淡薄

三、驻沪办主要做法

(一)健全机构,搭建服务管理流动妇女新平台

(二)创新形式,服务管理流动妇女计划生育无死角

(三)大力维权,做流动妇女合法权益的硬后台

四、思考与启示

家庭篇

论习近平家庭建设思想的时代内涵及实践路径

一、习近平家庭建设思想的文化渊源和现实基础

(一)习近平家庭建设思想是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

(二)习近平家庭建设思想是原生家庭优良家风熏陶的结果

(三)习近平家庭建设思想是解决新时代家庭问题的需要

二、习近平家庭建设思想的时代内涵

(一)家庭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基础性作用

(二)家庭具有生活依托功能、社会功能和文明功能

(三)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特作用

三、习近平关于家庭建设的主要实践路径

(一)以群团组织尤其是妇联组织为枢纽,构建家庭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健全工作网络,多维度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三)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引领社会成员建设良好家风

江西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研究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负面影响

三、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

四、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结构失衡的控制

(一)国家层面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结构失衡的控制

(二)江西省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结构失衡的控制

五、对江西省进一步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控制工作的建议

家庭资本与随迁子女教育机会:三个教育阶段的比较分析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一)文献综述

(二)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

三、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与样本

(二)变量测量与模型选择

(三)变量的定义及其分布

四、数据分析结果

(一)双变量分析结果

(二)模型分析结果

五、总结与讨论

试论高校开展母亲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一、问题的提出

二、高校开展母亲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开展母亲教育,是对母教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二)高校开展母亲教育,是增强当代年轻女性母亲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开展母亲教育,培养女大学生的母亲教育意识和观念,有利于避免当前母亲教育的“补课”现象

(四)高校开展母亲教育,是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三、高校开展母亲教育的可行性

(一)目前已有母亲教育研究成果,是高校开展母亲教育的坚实理论基础

(二)社会上已有不少母亲教育推广的实践经验,是高校开展母亲教育的重要借鉴

(三)公共选修课、社团活动及校园文化活动等,是高校开展母亲教育的有效切入路径

(四)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具备了相当的知识文化素养,对于母亲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四、结论与反思

优良家风的内涵和现实意义——以南昌月池熊氏家族为例

一、家风的内涵特征及传承方式

二、月池熊氏优良家风的内涵——“经商发家、教育兴家、仁爱传家、忠信持家”

三、月池熊氏优良家风的现实意义

(一)优良的家风是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优良的家风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三)优良的家风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洗礼和构建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

维权篇

“全面二孩”政策下职业女性生育选择与政策支持:回顾及前瞻

一、职业女性生育选择的新情境研究

二、职业女性生育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

三、职业女性生育选择的模式和路径研究

四、职业女性生育支持政策的建构研究

五、讨论与结论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对男女平等重要性的认识

(二)有助于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有助于从劳动分工角度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二、女大学生就业中的突出问题

(一)就业质量偏低

(二)录用门槛和求职成本偏高

(三)就业观念上矛盾重重

三、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二)家庭原因

(三)学校原因

(四)自身原因

四、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对策及路径

(一)社会层面

(二)家庭层面

(三)高校层面

(四)个人层面

未成年人犯罪诱因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二)方法

二、调查结果

(一)调查情况

(二)数据处理结果

三、讨论

(一)家庭教育方面

(二)认知归因方面

(三)容纳性和自尊心方面

(四)社会支持系统方面

找回“弱关系”:解决农村纯女户融合难的现实路径——来自江西Y村的思考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二、农村纯女户弱关系的特征

(一)对弱关系的回避

(二)群体性的冷落

(三)弱关系维系的短期性

(四)“自己人”与“外人”的界限分明

三、弱关系的作用机制及影响

四、找回农村纯女户的弱关系

(一)发展赋权型的政策,促进农村纯女孩家庭可持续生计的能力

(二)重视调控出生性别比工作的情感维度

(三)以家庭生命周期为依据,从救助转向服务

土地流转中特殊人群权属关系问题探讨——以农村嫁入女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

二、青山社嫁入女的诉求

三、身份争议

四、分配权益的竞争

(一)罗秋红的应对

(二)周晓娟的应对

四、小结:分配规则的多重性

社会工作介入协议离婚调解的探究——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

一、前言

二、深圳市宝安区协议离婚的现状特点

(一)相关概念的理解

(二)深圳市宝安区协议离婚的现状特点

三、深圳市宝安区协议离婚中发现的问题

(一)孩子的抚养权大部分归女方,单亲妈妈群体不断扩大

(二)离婚的协议内容由双方自愿协商,有部分协议内容不利于保障女方及未成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三)主动寻找或愿意接受离婚调解的当事人不多

四、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协议离婚调解的探索

(一)相关概念的理解

(二)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离婚调解的对策建议

景德镇市妇女健康领域重难点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一、景德镇市妇女健康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政府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

(二)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影响妇女保健事业发展

(三)全面二孩政策已落地,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四)外来务工人员带来孕产妇保健的新问题

(五)婚前保健处于较低水平

二、解决景德镇市妇女健康领域重难点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一)平衡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提高资源总量,完善妇女保健卫生服务体系

(三)加强政策衔接和制度完善,认真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四)延伸卫生保健服务的可及性

(五)全面推行全市免费婚检

文化篇

论“男女有别”到“男女平等”的演进史

一、男女有别

二、男女之别表现特征

(一)诞生礼之别

(二)教育之别

(三)内外之别

三、“男女有别”向“男女平等”的转变

(一)男女平等思想萌发阶段

(二)男女平等思想形成阶段

(三)男女平等思想的成熟

四、结论

儒家妇德观念的流播与渗透——以越南汉文小说为考察中心

一、男女之别

二、以礼侍夫

三、孝顺公婆

四、严教子女

五、结语

城乡、底层与私人化:论范雨素文学女性书写的空间意蕴

一、介于城乡之间

二、来自社会底层

三、私人写作的公共性

论华语电影的空间叙事——以李玉的《万物生长》为例

一、隐喻色彩的叙事空间

二、陌生化的情绪空间

三、仪式化空间

女性功利性择偶及文化背景分析

一、女性择偶途径、标准及心态的功利性特征

(一)多元、公开的“交友”途径,参与人员众多,亲朋好友齐上阵把关

(二)赤裸裸地谈征婚条件,择偶标准明确、具体,直接与物质利益相连

(三)急婚、恐婚与婚恋焦虑现象增多,征婚主体趋年轻化

二、形成女性功利性择偶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

(一)婚姻制度习俗对女性的束缚

(二)作为生活资本,婚姻的功利性价值

(三)择偶梯队效应,男性优质资源稀缺

(四)传统审美观,女性“年轻貌美”最具婚恋竞争性

(五)大众传媒舆论的影响,复杂婚恋观推波助澜

女性明星崇拜的特点及分析

一、女性明星崇拜的主要特点

二、女性明星崇拜特点分析

儿童篇

从留守儿童抓起,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的调研报告及建议

一、选题的缘起

二、拟调查的具体问题、目的和方法

三、调研情况回馈

(一)婺源珍珠山中心小学

(二)南昌市南钢小学

(三)九江彭泽马当老屋詹村

四、相关问题、意见和建议

(一)政府倡导和投入机制的设立

(二)充分发挥学校在乡村新兴文化建设中的引导功能

(三)乡村居民自身的能动作用

关于完善南昌市0~3岁儿童照料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

一、南昌市0~3岁儿童照料服务方面的现状

(一)公立托幼服务机构发展明显不足

(二)家庭照料面临不少困难

(三)市场化个人照料服务存在较多问题

(四)民办托幼机构介入意愿不强

二、完善0~3岁儿童照料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

(一)面临主管部门分散的问题

(二)面临政策法规支撑不够的问题

(三)面临人力财力物力制约的问题

三、完善0~3岁儿童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大力兴办公立托幼服务机构

(二)大力培育市场化托幼服务产业

(三)大力改善父母照料条件

(四)大力探索单位照料模式

幼儿园意外伤害事件的预防控制

一、幼儿教师要培训

二、基础设施要规范

三、环境设施要安全

四、幼儿进园要检查

五、幼儿进餐要安静

六、幼儿衣着要舒适

七、药物存放要妥当

八、周边环境要改善

推动“双性化”及性别气质多元化教育——为让“问题少女”之死悲剧不再

一、问题的提出:双性化少女雷梦佳被另类后自杀了

二、从理论上看,双性化人格是顺应时代进步的理想性别角色模式

(一)从生物、心理学上看双性化人格的形成具有合理性和大作用

(二)智能化时代生产、生活方式是催生双性化人格的根本动力

(三)男女平权思想和制度的贯彻是催生双性化人格的制度保障和宽松环境

三、从实证调研看,现实中“双性化人格”的养成已卓有成效

(一)在大部分课外学习的科目中性别差异逐渐缩小,有的甚至不大

(二)在校运动会的参与中性别差异不大

(三)获得各级教育、大考成绩和课堂表现优异中性别差异不大

(四)在两性性格、职业和角色期待上许多新观念、新趋势在发展

四、国内外相关经验说明实施“双性化”及性别气质多元化教育是可行的

(一)美、日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双性化”或性别自由教育理念流行

(二)台湾处理类似雷事件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

五、现实中推动“双性化”及性别气质多元化教育的具体举措

(一)在学校教育上

(二)在社会教育上

(三)在家庭教育上

农村地区儿童防性侵教育现状及对策——以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所城镇为例

一、引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

(一)当地性教育及“防性侵”教育现状

(二)校领导、村民及儿童对开展“防性侵”教育课程的态度

(三)当地未开展“防性侵”教育课程的原因

四、教育对策

(一)由学校开展,通过家长教授孩子

(二)学校老师直接教授学生

(三)志愿者短期教授后,由当地老师接力

农村贫困中学女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相关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二)方法

(三)统计方法

二、结果

(一)自编问卷调查结果

(二)贫困女生和富裕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三)贫困女生与富裕女生应对方式比较

(四)农村女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五)农村女生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三、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