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照料面临不少困难
家庭照料是0~3岁儿童照料服务的主要模式之一,以祖辈照料和全职妈妈照料最为常见。这两种照料形式都面临不少困难,在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某些困难可能还将进一步放大。
在祖辈照料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纯祖辈照料,父母很少介入;第二种是祖辈父辈共育,即父母上班期间由祖辈照料,父母下班之后由父母照料。在农村地区,纯祖辈照料的形式比较常见;在城市,祖辈父辈共育的形式比较常见。归纳起来,祖辈照料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祖辈年老体衰。城里人生育年龄普遍增大,特别是一些“二孩家庭”,祖辈往往七八十岁高龄,生活自理都已经困难,照顾儿童就更是力不从心。二是隔代抚养容易影响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儿童时期的心理成长是影响终身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因隔代抚养而导致身心发展不良,不少儿童误入歧途,这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纯祖辈照料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质疑。三是生活方式和育儿观念的不同容易催生家庭矛盾。现代家庭“小型化”“单一化”已经成为发展潮流,男女结婚后从原生家庭“分离”出来单独生活,实践证明更有利于家庭和谐。祖辈父辈共育儿童,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由于生活习惯、价值追求、育儿观念差异大,非常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影响家庭和谐与生活质量。
在全职妈妈照料方面,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放弃工作导致经济收入减少。妇女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劳动力资源,也是家庭的重要经济支柱。育龄妇女辞掉工作回家照料儿童,家庭直接断掉一个经济来源,将影响生活质量。在供养人口增加的同时,实际收入却大幅减少,这个结果大部分家庭都难以承担。二是影响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妇女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广泛参与社会分工,在家庭中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也是社会进步的明证。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妇女回家当全职妈妈,重新以相夫教子为主业,这从妇女事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无异于开历史的“倒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没有推广普及的可能性。三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妇女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教育医疗、一线营销、服务窗口、综合内勤等职业岗位,特别适合也非常需要女性参与。女性放弃工作,离开社会,回归家庭,不利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