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一、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儿童性侵犯”是指儿童卷入不能够完全理解的性活动,或因不具备相关知识而同意的性活动,或因发育程度限制而无法知情同意的性活动,或破坏法律或社会禁忌的性活动。近几年,我国儿童遭遇性侵的案件被频繁曝光,根据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统计:2013年,媒体平均每2.92天曝光一起儿童遭遇性侵的案件;2014年,平均每0.73天曝光一起;2015年,平均每0.95天曝光一起;2016年,平均每0.84天曝光一起。随着网络和传媒手段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遭遇性侵案件被曝光。如今,儿童性侵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教育》杂志2014年刊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指出,女童是未成年人,她们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志,我们有责任呼吁保护女童。儿童性侵案多发的一大重要原因是儿童性安全教育的高度匮乏。在很多孩子眼里,老师家长的话就是权威。当权威人士来侵犯他的时候,他们可能连喊都不知道。朱会长直接指出“防性侵”方面的课程严重缺失以及儿童对待性侵行为自我保护意识缺乏或薄弱的现状。此外,大量事实显示,在儿童遭遇性侵的案件中,多数为熟人以及儿童心目中的权威人士作案,对儿童来说,侵犯自己的人越有权威儿童愈加不敢反抗。

2013年9月,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编发手册等形式开展性知识教育、预防性侵犯教育,提高师生、家长对性侵犯犯罪的认识,教育学生特别是女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了解预防性侵犯的知识,知晓什么是性侵犯,遭遇性侵犯后如何寻求他人帮助。但是,在一些学校和社区,由于教材、教学标准、师资等缺乏导致防性侵课程未能全面顺利开展。

农村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未成年人监护缺位的“重灾区”,再加上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儿童安全教育严重缺失以及孩子自身生理发育的因素,11~14岁小学高年级的农村孩子较易成为遭遇性侵的受害者。根据女童保护基金统计,2015年,在公开报道的儿童遭遇性侵案例中,受害者为农村儿童的有80起,占比23%。2016年在公开报道的儿童遭遇性侵案件中,受害者为农村儿童的有329起,占比75.98%,这是首次农村地区曝光率高于城市地区。

性侵儿童的罪行令人发指,这也让广大民众意识到开展并逐步落实、加强对儿童的“防性侵”教育的重要和迫切。有研究者提出,性侵害案件儿童被害人应该得到法律援助。黎雪娟提出在我国现阶段,虽然“防性侵”教育势在必行,但“防性侵”教育的开展现状却不容乐观,我们应该把对农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的“防性侵”教育提上教育日程。2016年“女童保护”在全国两会上联合代表、委员提出将“防性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让小学生在入学时学习“防性侵教育”。全国部分地区也相继开展了儿童防性侵教育工作。如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从2013年无教材、无参考资料、无上课教师的情况下,经过四年的时间,现已达到全县“防性侵”教育的100%覆盖,全县所有3~18岁的男女儿童均接受过“防性侵”教育,少年儿童初步学会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富顺县也初步形成了“防性侵”教育体系。综上可以看出,我国部分地区的“防性侵”教育已步入正轨。但是,“女童保护”2016年的调查却显示,全国近七成家长没有对儿童进行过系统“防性侵”教育。近九成儿童没有上过“防性侵”课,并且绝大多数家长希望对儿童进行“防性侵”教育。可见,“防性侵”教育任重道远。

饶平县地处广东省潮州市,当地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较深,大多青年人选择外出务工,县内留守儿童较多,且曾出现过留守儿童遭遇性侵害的事件。因此,我们选择饶平县展开研究。综上所述,本研究目的如下:1.考察村民对孩子的保护意识及当地性教育、防性侵教育现状。2.了解教育工作者和村民对于开展防性侵教育的态度。3.探寻当地未开展防性侵教育的原因。4.提出适合农村(尤其是小城镇)的防性侵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