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具有生活依托功能、社会功能和文明功能

(二)家庭具有生活依托功能、社会功能和文明功能

家庭结构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组合状况、相互关系及家庭类型,体现的是家庭内部的关系。家庭的功能指的是家庭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体现了家庭与外界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和作用。结构表现了家庭的存在方式,功能则表现家庭的活动方式,二者互相影响和制约。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的功能进行了清晰的阐述。

第一,家庭是人们生活的依托。家庭是人生活的空间,包括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是人生存和发展的依靠,家庭的这种生活共同体特征是家庭的最基本的特征。生活依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家庭是最基本的经济单位,是生产和消费的基本单位。虽然在现代化大生产的今天,家庭传统的生产功能有所削弱,但是家庭的消费功能,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娱乐、休闲和学习等多方面的作用上日益显著。其次,家庭承担着扶养和赡养的功能,家庭成员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夫妻之间要互相扶持相亲相爱,同时,还要共同承担起对未成年人的抚育和对老人的赡养责任。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促进”加以概括:“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最后,家庭具有情感支持功能。家庭的情感功能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既包括横向的夫妻之间的情感沟通,还包括纵向的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家庭是家庭成员思想和情感交流最充分的场所。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在生活中时常感到困惑、不安、焦虑或者孤独,此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心爱护就显得格外重要。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社会快速变化,人们为工作废寝忘食,为生计奔走四方,但不能忘了人间真情,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每位家庭成员都应积极履行自己的家庭角色,承担应有的家庭职责,使家庭真正成为每一个家庭成员幸福生活的依托。唯其如此,家庭对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才能充分体现。

第二,家庭承载着人口再生产和社会化的功能。家庭的社会功能主要指的是生育功能,生育包括“生殖”和“抚育”,即人口再生产和社会化,这是家庭最自然且最重要的功能。费孝通先生认为:“生育制度是人类种族绵续的人为保障。”一方面,社会要通过人口再生产达到绵延种族、延续人类社会的目的。另一方面,家长通过教育为其子女提供融入社会生活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范,即社会化功能。家庭教育不仅关系下一代的前途,还直接关系社会的人口质量,进而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家庭教育的功能效果来看,家庭教育对人一生所产生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取代的。马克思曾经说过:“家长的行业就是教育子女。”家庭教育担负着通过传授文化知识、培育道德品质、指导行为规范等方式,帮助子女实现社会化的责任。

第三,家庭具有文明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大力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以良好家风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全国各族人民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家庭是文明传承的起点,中华文明通过家庭的代际传承不断延续。家庭也是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践行先进性别文化的有效载体,同时又为丰富其内涵提供了不竭的源泉。通过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引导广大家庭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有利于充分发挥家庭的文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