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舆论的影响,复杂婚恋观推波助澜

(五)大众传媒舆论的影响,复杂婚恋观推波助澜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传媒事业取得显著发展,对文化传承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大众传媒,它涉及面广,传播速度快,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将各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带进千家万户。

近几年,街头巷尾百姓热议的征婚类电视节目,如《非诚勿扰》,在观众中享有高知晓率及关注率。伴随着节目的播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的物质至上的择偶观受到社会上一些青年女性的支持和追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热播影视剧,如《蜗居》中“小三”海藻放弃深爱自己但却一无所有的小男生,而选择了事业成功、能够屡屡帮自己解决人生难题的宋思明。在剧中,宋思明的角色有钱、有权,遇事从容淡定,成熟稳重,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妥善解决。更可贵的是,宋对女性关心照顾、体贴入微,让很多电视机前的女观众对宋充满好感,宋也因此成为社会上众多女性倾慕的对象。电视剧《裸婚时代》,看似主张对抗物质、相信真爱,但片中面对现实生活里必备的房子、车子,以及婆媳关系等现实问题,演员的真情演绎,自然又把人带回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纠结、矛盾与困惑中。《咱们结婚吧》更是写大龄单身女性面对“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却还是不愿死无葬身之地”的境遇,最终经历几多波折与恐婚男恋爱结婚。剧中涉及当代青年急婚、恐婚现象,包括结婚与生育、就业与工作等矛盾问题,让人看后唏嘘不已。

各种婚恋节目信息量大,参与人员成分复杂,当事人婚恋价值观形形色色、多元复杂,经媒体广泛传播在社会上引起热议,一些年轻女性效仿、学习片中、剧中人物。许多影视剧本身立场、观点模糊,剧情追求离奇曲折、脱离现实,给当代青年造成负面影响。不仅如此,媒体经常对一些影视体育明星、艺人嫁豪门、奢侈婚礼等八卦大肆渲染、深度报道,这类报道更是推波助澜,使各种复杂、多元婚恋价值观大行其道。大众传媒营造了复杂的社会文化氛围,对当代女青年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不可讳言,婚恋观是个体对爱情及婚姻的本质,包括对美满婚姻的基础及有关道德问题所持的内在尺度。人在恋爱、结婚问题上所持有的心理倾向和价值标准,对人们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重要导向作用。青年人有怎样的婚恋观,就会选择怎样的人生。女性由于特定的性别角色在生活实践中形成有利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功利性择偶观,经济基础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心理,特定社会性别文化、婚姻制度、婚姻价值以及传媒的作用更使女性在个人权利和义务上形成心理失衡。当代女性,在传统和现代文明双重影响下诞生,在保守与开放中自由成长,功利性择偶有其客观性,应理性判断与对待。

参考文献:

[1]易运文.当代男女婚恋观有什么轨迹——《2009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粉皮书》剖析[N].光明日报,2010-01-28(5).

[2]2010年 中 国 青 年 网 民 婚 恋 观 调 查 报 告 [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a3c0f836a32d7375a41780c4.html.

[3]谭琳,李军峰.婚姻和就业对女性意味着什么?——基于社会性别和社会资本观点的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2(4):5-11..

[4]乔磊.婚姻是美国女性最大的投资[J].理财周刊,2012(12).

[5]曾燕波.青年八大热点问题[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6]曹彦.当前女青年婚恋观的偏差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介入[J].青少年学刊,2011(3):23-26.

[7]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J].妇女研究论丛,2011(6):5-15.

[8]董晓萍.说话的文化——民俗传统与现代生活[M].北京:中华书局,2002.

[9]张国刚.家庭与社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0]秦美珠.女大学生急婚行为的动因分析——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26(1):18-23.


[1]冯爱红,女,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中国妇女研究会会员,江西省妇女研究会会员。本文入选2014年中国妇女研究会“家庭和谐、社会进步与性别平等”年会暨研讨会,发表在2015年第1期《山东女子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