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家庭建设思想是原生家庭优良家风熏陶的结果

(二)习近平家庭建设思想是原生家庭优良家风熏陶的结果

习近平家庭建设思想的产生与他原生家庭的家教家风有着莫大的关系。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代代繁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道德规范,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之道等等”。良好家风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对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和睦、民族的创新和时代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有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岳母刺字、曾国藩治家八字口诀,有毛泽东对待家属不徇私情、不搞特权,周恩来的十条家规等,都需要我们发扬光大。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的讲话时透露,他从小就看母亲给他买的小人书《岳飞传》,有十几本,其中一本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他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的父亲习仲勋作为老一辈革命家,也一贯秉持从严教子、勤俭克己的治家原则。2000年,习近平母亲齐心在回忆录《我与习仲勋风雨相伴的55年》中介绍,在习近平年幼时,时任副总理兼国务院秘书长的习仲勋尽管工作繁忙,仍重视子女教育。习仲勋家里没有请保姆,“他宁愿在业余时间多照管孩子们一些,有时还要给四个孩子洗澡、洗衣服。对此,他视之为天伦之乐”。习仲勋经常教育子女不搞特殊化,不允许搞任何特权,教育孩子从小节俭,鼓励子女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基层去。习近平总书记深受这种家教的影响。2001年10月15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无法出席家里为父亲习仲勋举办的88岁寿宴,于是他抱愧给父亲写了一封祝寿信。信中写道,他“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他学父亲做人、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的赤子情怀,也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正是基于原生家庭良好家风的基因,担任领导职务以后,习近平特别注重家风问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习近平总书记还引用了“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爷,废职亡家”“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等名言来警示广大领导干部,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