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人”与“外人”的界限分明
2025年09月26日
(四)“自己人”与“外人”的界限分明
在调查中发现,在非纯女户和纯女户两类家庭中,虽然不存在物理空间上的隔离,但却存在社会心理的隔离。很多纯女户将交往对象分为“自己人”与“外人”两类。“自己人”往往是那些同类家庭,或过去同自己有过正面交往、通情达理的人。与“自己人”之间互动较为频繁。村民LW在三兄弟中排行老二,但只有他家没有儿子,只有两女。平时,LW与一纯女户关系密切,两家关系甚至让他的弟弟都妒忌,“他们两家大人一起干农活,小孩一起写作业,干活回来晚了,就直接去对门吃饭,我哥都快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家了”。而对于他的兄弟家,LW则很少去。男性偏好给纯女户群体带来的共同压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内聚力,“可以对群体身份的建立和重新肯定做出贡献”,使得自己人与外人界限更加分明。没儿子带来的强大压力迫使他们在“自己人”中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因为在与自己人的交往中,无须掩饰或演戏,也较少地感受到内心的焦虑和不安。那些非纯女户家庭多是“外人”,是他们最熟悉的陌生人。村民PH是一个农村妇女,现只有两个女儿。“我和他们来往少,我不愿意接受他们的好处,会想方设法还上,借东西也不过夜(很快就退回的意思)。”日常交往遵循了功利性交换和对等受益的原则。很多非纯女户认为与纯女户之间有一种距离感,这种距离不仅仅指日常交往频率低、深度不够,更多的是一种相互间心理上的隔离状态。长此以往,纯女户和非纯女户相互的主观体验就变成现实的社会距离,这样就导致他们对内网络的依赖程度大大增强,与他群的联系减弱,同时也降低了其社会支持网络的异质性,进而对其完全地融入社区造成了一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