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建设是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石,家庭教育是家庭建设的重要基础。

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团拜会讲话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同年10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3],要求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母亲在家庭建设尤其家庭教育中起着任何其他成员不可替代的作用,母亲也往往是照顾、教育子女的主要承担者。因此,母亲教育——培养女性使之完成母亲角色所必需的基本素质的教育,成为开展家庭教育的关键环节。正如母亲教育专家王东华所说:“母亲承担着子女教育和家风传承的大部分责任,是家训、家规、家教的首要执行人;母教就是家训、家规、家教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一个民族家庭文化之本。”[4]如何做母亲,母亲应具备怎样的教育素质,应当树立怎样的母亲教育意识和母亲教育观念,已经成为具有普遍社会共识的公共话题。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浓厚的母亲教育传统。历代名母故事层出不穷,各种古籍如《列女传》《女四书》中有相当篇幅记录历代贤母及母教[5]。而古代母教知识和经验的传授,更多通过非正式的、亲属间的口口相传方式实现。母亲教育无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涵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20世纪以来,中国母亲教育的境遇却遭遇残酷滑落,直至当前呈现严重缺失的局面。近年频频曝光的儿童青少年问题,甚至犯罪者心理问题等,追根溯源大体都回到家庭教育上来,母亲难辞其咎,进而引发社会对母亲、母亲教育的追问。

目前党和政府已关注到包含母亲教育在内的家庭建设及家庭教育问题,各类家庭教育讲座、母亲教育论坛、优秀母亲评选活动等相继出现。但国民教育体系中,却始终没有母亲教育相关课程或培训。换言之,母亲教育仍未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和重视。基于此,本文试图分析高校开设母亲教育相关课程、开展母亲教育的可行性与现实性,通过让身为成年人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接受母亲教育意识和母亲教育观念的相关培训,促使国家和社会真正从观念和实践上重视母亲教育,进而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国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