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校原因

(三)学校原因

1.教育理念上缺乏平等性

学校教育理念上男女平等意识缺失,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存在性别刻板印象,主要表现在教材中的性别偏见、教师对男女生的不同期待等方面。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不自觉表现出男强女弱思想。

2.具体工作中缺乏针对性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囿于师资、课时、经费等问题,难以对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在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方面,难以针对女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来开展心理辅导、素质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导致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和满意度不高。其次,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培养上忽视性别差异性。女大学生是接受现代高等教育的女性,与男生相比,她们面对的社会文化环境更加复杂,长期的社会性别偏见使她们往往自我评价偏低、竞争意识淡薄、不注重提高自身能力,难以发挥出知识女性应有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