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环境要改善

八、周边环境要改善

环境改善也是预防和控制伤害的策略之一,通过减少环境危险因素,降低个体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在园外,教育、卫生、公安等部门要定期整治幼儿园周边的环境,保持周边食品安全、园舍安全、交通安全等,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取缔幼儿园周边进行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生产、储存、销售等行为。幼儿园的周边严禁摆摊设点,任何机动车辆严禁驶入儿童活动区域。在周边两百米的范围内严禁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在幼儿园门前路段,设置车辆禁止停放、限速、减速等标志标线,设置人行横道线,维护幼儿园出入口交通秩序。农村幼儿园周边的水塘要安装固定的警示性标志,设立篱笆,严禁幼儿下水游泳,或者在塘边玩水。还要防止犬类咬伤,一旦被犬咬伤,要及时用盐水冲洗伤口,保持伤口暴露,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综上所述,幼儿园的建筑要符合托幼机构建设标准,创设安全的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幼儿园要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和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教育家园同步;幼儿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应用“情景化”“过程化”“经验化”“游戏化”的方式,帮助幼儿识别常见的安全标识。通过上述举措,尽可能预防和控制幼儿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1]吴林燕,女,江西省委机关保育院,特高级教师,江西省妇女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