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层面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结构失衡的控制
2002年11月,原国家计生委、原卫生部、原国家药监局共同发布《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对胎儿性别鉴定予以明确规范禁止。
2003年4月,“关爱女孩行动”启动,旨在通过倡导男女平等思想,扭转中国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存在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失衡问题。
从2008年至2014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依次为120.56、119.45、117.94、117.78、117.70、117.60、115.88。2014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实现了自2009年以来的连续第六次下降。
《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曾提出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至115以下的目标,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将控制性别比的明确目标纳入国家规划。“十一五”规划中,只提出“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要达到“十二五”的目标,难度不小。
从2013年底开始,国家全面放开“单独二孩”政策。浙江是全国第一个放开单独二孩的省份,从2014年1月17日实施单独二孩,男孩出生1309人,女孩是1135人,依然没有扭转“男多女少”的局面。
2014年7月2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会议,要求坚决打击采血送香港鉴定胎儿性别的蔓延势头。
2015年1月2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十四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打击防控采血鉴定胎儿性别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重点任务是加强广告监管,禁止利用互联网发布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广告信息,禁止搜索引擎网站提供涉及胎儿性别鉴定广告信息的检索结果,否则将依法处理相关违法违规网站。我国加强采血监管,禁止任何机构、人员采血用于胎儿性别鉴定,禁止介绍推荐采血鉴定胎儿性别,禁止泄露孕妇私人信息。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利用产前诊断等技术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加大血样出境检查力度,禁止私自携带、邮寄、运输血样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