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群体的参政意识不强
2025年09月26日
(一)妇女群体的参政意识不强
在国际政坛中涌现过大量具有非凡影响力的女性领导人,如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泰国前总理英拉等人。综览这些叱咤风云的女性领袖的资政背景、个性特质,可以看出,她们都具备相当的政治素养,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现代民主意识、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政治责任心等。1906年芬兰妇女率先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标志着女性开始步入政界。北欧妇女参政能走在世界妇女参政的前列,与她们的妇女群体积极参政的主体意识、参政热情和政治民主化程度密切相关,集中表现在妇女投票率上。1968年瑞典大选中,男性投票率为91.6%,女性为90.7%,女性参政意愿与男性参政意愿相比差距较小。如丹麦妇女在本党无女候选人的情况下,能够摒弃党派偏见,选举其他政党的女候选人,表现出很强的支持女性参政意愿。我国妇女参政因为历史原因,特别是封建制度对女性参政意识的抑制、迫害,再加上早期资产阶级妇女参政运动兴起较晚、持续时间短,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不少女性代表没有强烈的民主参政意识,不明确自己进入人大、政协的目的和意义,只是单纯地认为是一种政治荣誉,在选举中只知道举举手、鼓鼓掌,很难有高质量的提案,更不要说提出有建设性的、针对女性性别的提案。在农村“两委”换届时,农村妇女的参政意识就更加堪忧。在今年换届选举时,抚州市妇联在换届前展开摸底工作,下发了500份女性调查问卷表,其中有一项关于“你是否愿意亲身参加村干部选举”,结果只有5%的女性填写“愿意”,另一项关于“你对《村委会组织法》是否了解”,只有3%的人选择了“了解一点”,反映出大部分女性村民对换届选举表示出漠然或从众的心态,只有极个别的女性表示愿意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