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的意义

一、调研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江西作为农业大省,外出务工人员很多。据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监测调查,江西省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连续多年持续上升,2012年农村在外从业的劳动力人数达795万,比上年度增长1.9%。[2]2017年2月,大数据显示江西外出打工的人数占全省总人数的7.25%,位居全国榜首。[3]

在20世纪80年代,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人,与爷爷奶奶等祖辈一起成为留守孩子和留守老人。时至今日,当初的留守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在城乡二元社会割裂的背景下,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而20世纪80年代初一大批外出务工的妇女随着自身年龄增长,身体状况下降,又因家庭生活需要等,逐渐返回家乡成为新的留守妇女群体(以下暂称这一群体为“返乡女工”)。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数据统计,2015年,全省有110余万返乡人员留在省内创业就业,已经连续六年出现回流趋势。[4]2016年开始,我省外出务工人员首次出现负增长,随着江西经济发展,工作岗位需求变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家门口就业”。[5]在返乡创业就业人员中,以女性居多。

在传统男女分工模式、性别意识等影响下,返乡女工承担起了农业生产、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的重任,成为新时期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家务劳动的主力军。由于她们在外务工时接触了外部社会,学习了文化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术,再加上还处于劳动年龄的末期阶段,她们迫切希望继续务工增加家庭收入。但由于年龄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思想观念等主观因素的制约,她们的愿景往往得不到实现,导致出现了政治参与积极性低、个人精神压力大、价值观发生扭曲等诸多思想问题。

返乡女工事关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文化繁荣等重大问题,因此,开展返乡女工的思想状况调研及对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对返乡人员的研究有很多,但是从社会性别的角度进行探讨的,中国知网显示有24篇。这24篇均为新闻类作品,无一篇学术研究论文。如果再输入关键词“返乡女工心理”,中国知网检索结果为零。

近年来,赣州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返乡女工的问题,发挥劳动就业、妇联组织等部门优势,拓展服务载体,为返乡女工就业、培训搭建新平台。2012年,龙南县开始陆续在返乡女工较多、留守妇女较集中的自然村落创办“大嫂车间”,通过牵线联系工业园区,把操作工序简单、技能要求较低的手工活分类派发到“大嫂车间”,组织农村留守妇女完成加工业务,同时开展各类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巡视组有关整改意见,进一步了解当前形势下不同层面妇女思想状况,探索有针对性地开展妇女思想引导工作的办法手段,更好地引导妇女群众自觉听党话、坚决跟党走,本文作者赶赴赣州市龙南县、定南县、赣县区等三个县区,采取现场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选取了三个县110名在“大嫂车间”劳动的返乡女工进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