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女性中国梦实现的藩篱

二、知识女性中国梦实现的藩篱

知识女性的中国梦要求知识女性在单位内公平发展,但一直以来,在科学界一直存在着关于知识女性的所谓的“天花板效应”,即女性难以到达科学的顶峰,她们在科学的场域内相对缺席。确实,在整个科学史中,一直是男性的天下,女性科学家占的比例一直不高,有突出贡献的女性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这一现象最初由科学社会学大师默顿发现,之后又被科尔和朱克曼证实,并将其总结为知识女性的“科学产出之谜”。他们二人发现美国长期存在着学术产出能力(薪酬、晋升和申请项目基金的决定因素)上的性别差异,且长期得不到改善。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总数大约是400万,其中女性仅占13%。知识女性的“玻璃天花板效应”在别的国家也都存在,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在高级科技人员中,女性只占10%。在我国,这种情况至今依旧存在。目前,我国有突出贡献的女性科学家非常稀少,在科学上层,几乎全是男性的天下。只在几个传统的女性学科(如医生、护理等)才能偶尔见到女性科学家的身影。而针对某些高校的实证调查发现,我国高校知识女性的职业发展状况呈现出“四多四少”的局面,即教学好的多,科研强的少;副教授多,正教授少;本科教师多,硕博导师少;副科、副处级干部多,正科、正处级的少。很明显,知识女性的“玻璃天花板效应”对实现知识女性的中国梦具有巨大阻碍作用。要实现我国知识女性的中国梦,必须找到解决知识女性“科学产出之谜”的有效方法和机制。

另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女性的发展仍具有一定的束缚。虽说现在已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但我国传统择偶文化中的“男高女低”现象并没有得到改变。在这种文化压力下,一方面社会容易养成对高级女性知识分子有色看法,甚至将其污名化(例如社会将女博士与第三类人等同),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知识女性的自我效能感,使其在结婚之后不自觉地降低自己的职业期望与效能感,以维持家庭关系的平衡。传统文化的压力无疑是知识女性实现中国梦的藩篱。

可以说,科学界的“天花板效应”与文化的压力是知识女性实现中国梦的两大藩篱,必须加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