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型城镇化解决农村留守群体和“空心村”问题

立足新型城镇化解决农村留守群体和“空心村”问题

石爱忠[1]

【摘 要】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既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规划,也是指导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的规划。这一规划的出台和实施,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提供了机遇,也要求各级妇联组织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行动上明确方向、对策上理清思路。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具有必然性、体制性、综合性、整体性、趋向性、特定性。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的最佳思路。它要求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留守群体所在地政府、妇联组织应该站在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帮助有意愿的农民工家庭和留守户实现新市民梦、帮助其他留守户实现新农民梦的新高度,重新思考和实施农村留守群体关爱行动。对留守妇女来说,家庭服务业是她们进入城镇最好的就业桥梁。将留守妇女工作与家政服务工作对接起来做好,必将功德无量。这需要政府和妇联组织站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高度,为留守妇女进城参与家庭服务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 农村留守群体 新型城镇化 巾帼家政服务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代表国务院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列为“2014年重点工作”。2014年3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将全国妇联列入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的负责部门。虽然这项工作是作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内容提出的,但四化同步、城乡统筹正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原则。2014年3月16日正式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既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规划,也是指导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的规划。这一规划的出台和实施,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提供了机遇,也要求各级妇联组织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行动上明确方向、对策上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