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国外有关家庭背景与个体接受教育之间关系的研究甚多,影响甚大。早期研究如《科尔曼报告》(也称《教育机会平等报告》)指出,影响(黑人)孩子学业表现的最主要因素是家庭,而不是学校。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家庭因素对子女教育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证明,家庭背景等先赋性因素对子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获得有显著影响。
对于我国的随迁子女而言,他们由于没有流入地户口,必然会受到户籍制度以及与户籍制度有关的教育制度的排斥。在这种情况下,随迁子女的家庭背景是否会对其教育机会产生影响?有学者认为,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了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的实现程度,影响其子女的就学情况。家庭的经济地位越高,随迁子女的教育机会越多,其选择去工作的概率显著降低。父母教育程度越高,随迁子女的教育机会越多。父母教育程度至少从两方面影响其随迁子女的教育:一是教育程度高的流动人口拥有更多经济资源,有能力支付子女的高昂学费;二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流动人口,对教育作用的评价更高,希望其子女接受教育的愿望更强烈。然而,也有少数学者认为,家庭背景对随迁子女的在学情况没有显著影响。蔡禾等分析珠江三角洲的调查数据后发现,家庭总收入、父母教育程度与随迁子女是否接受义务教育没有关系。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现存有较多成果(主要以普通人群为分析对象)分析了家庭背景对子代教育机会和教育获得的影响,这对本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在以随迁子女为分析对象的国内相关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地方:一是主要关注义务教育阶段(很少涉及幼儿园和高中)的随迁子女;二是主要集中在对某一种类型的家庭资本的论述,较少同时关注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三是未比较分析家庭资本对幼儿园、义务教育、高中等不同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教育机会的影响差异,也未比较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随迁子女教育机会影响程度的大小。针对以上不足,本文以家庭资本理论为指导,深入探讨家庭资本与随迁子女教育机会之间的关系,以期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