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的缘起

一、选题的缘起

近代以来,自上而下的倡导几乎成为中国乡村建设的传统,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对农村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20世纪50年代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直是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党的多次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提出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并将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放在了重要位置。中国广大乡村地区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变,楼房拔地而起,宽敞的大道通到各个小村,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之下,多数地区农民文化生活的改善却很滞后,农民的精神生活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本文作者由于参与计生部门关爱女童项目和妇联组织的春蕾女童计划,近年多次到江西铜鼓地区,发现目前农民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住房空间和质量大幅度提高,但鲜有设置了书房的人家。学龄儿童家中缺书房、书橱、书桌和故事书的现象很普遍,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习空间、氛围的营造有很大关系,在家居设计和布置中很少将其考虑在内,各家各户几乎看不到书刊等阅读资料。

另外,作者在九江市彭泽县马当老屋詹村的生活经历中发现,农村年节聚会还是以玩扑克、打麻将和推牌九为主,导致赌博盛行,说明乡村极度缺乏健康人文的文化生活,为乡村提供更多元的参与式文化生活显得非常急迫。尤其冬天,农事清闲,务工人员大批返乡,大人打牌,孩子围观,甚至也学样照做,七八岁的孩子像模像样地围坐在麻将席上。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村民喜欢扎堆的祥和景象,为倡导新的参与式集体文化生活提供了介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