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生产、生活方式是催生双性化人格的根本动力
2025年09月26日
(二)智能化时代生产、生活方式是催生双性化人格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中国农耕文明时代,“体力成为人力资本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对于生殖使命承受更多负担的女性无法与男人进行体力抗衡”(李慧英,2002:12),在随夫居的婚姻制度,随儿养老的家庭养老方式,按父系继承财产、姓氏、声望和权力的继承制等共同作用下,“男性逐渐占据支配地位,女性渐渐成为男性的附属品”(李慧英,2002:12)。两性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人格分类等界限分明。但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使“个体的智力和能力成为人类资本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李慧英,2002:12),男性的体力优势变得不那么重要,劳动力市场向知识型和服务型转变,基于生理差异的传统社会分工逐渐模糊、传统性别角色差异日渐缩小(陈剑梅,2004:48),加上生育观的转变等,把女性从繁重的生儿育女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女性的关怀品质和擅于沟通的专长成为现代职场的新宠(胡晓红,2010:72),两性共同参与的职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他们不能再囿于性别自限的角色、分工、人格的束缚,而要具有果断善决坚强、友爱细致体贴、善于协作攻关的双性化人格,才能应对日益激烈残酷的竞争,所以“双性化”人格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理想性别角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