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活资本,婚姻的功利性价值

(二)作为生活资本,婚姻的功利性价值

理论上讲,婚姻指男女双方按照社会认可方式结成夫妻并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的一种制度。对个人而言,婚姻是结成夫妻的男女双方,包括双方家庭在结婚前后通过物质、情感等多方面投入,产出的一种社会资本。从这一角度,可以认为投资婚姻是一个人获取幸福生活的工具和必要手段。现实生活观察发现,男女结合组成家庭,夫妻双方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发展机会、财富等会远远高于单身男女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发展机会和财富,且拥有财富的增长速度也远高于单身男女单枪匹马的个人奋斗。有学者研究,仅仅从积累财富的角度看,投资婚姻是人生最大的一笔投资,美满的婚姻是积聚财富的基础。简单地说,就是夫妻两人过日子比一个人奋斗可以更快地积累家庭财富,对女性尤其如此,“要脱贫就嫁人”。不可否认,今天女性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提高,但同男性相比,无论从整体社会地位还是单纯拥有财富量的多少,女性都显著落后于男性。因此,期待婚姻作为生活成本投入,进而获得高质量生活回报,甚至追求婚姻生活更高“附加值”,这种婚姻对女性不可避免地具有功利性意义。有学者对25年来青年择偶标准变化进行跟踪调查,发现自1994年以来,征婚者对于经济收入的价值评价显著提升。女青年希望通过婚姻找个有经济实力的老公,以满足自身的各种消费需求,对男方学历和家庭背景也有更多考虑,认为学历、收入高,家庭背景好意味着家底殷实,家庭社会地位优越,是女青年的理想选择。

当婚姻与社会资源分配方式、个人生存发展机会等结合更为紧密时,婚姻更具现实意义,对处于劣势的女性更具有吸引力。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关于“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说法,40.7%男性、48.0%女性持认同态度。与2000年相比,男女两性对此认同的比例分别上升了10.5%和10.7%个百分点。世俗社会中人的社会地位是由权利、金钱等决定的。现代人越来越看重女性“嫁”的问题,“高富帅”“白富美”“要嫁就嫁富二代”“有房有车,还没爹没妈”等,在“联谊会”上不时听到这样一些新时代的潮语。英国作家毛姆曾经说过“感情有理智所根本不能理解的理由”。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物质至上的社会风气,使爱情和婚姻充满了金钱的味道。人们追求物质基础,期望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位,提高社会地位,侧面反映出人们想要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