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原因

(一)社会原因

1.经济增速减缓,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减弱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为10.45%,2015年为6.9%,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发展速度变缓,下行压力增大,从而导致用工整体需求下降。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复苏减缓,使得我国外向型出口企业发展困难,吸纳就业能力下降。

2.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对就业形成制约

据调查,有56.7%的女大学生认为职业发展瓶颈的主要根源是孕产期,但我国女职工生育基金补偿制度等不健全或尚未建立,女职工生育期内的工资福利完全由用人单位承担,使得用人单位使用女大学生的人力资源成本加大,以致极力排斥女生。

3.男尊女卑的文化观念,使女大学生遭遇就业歧视

人们对不同的性别具有不同的行为期望,从而造成了制度化的不平等,形成了两性间显著的差异,造成男性和女性不同的地位[2]。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我国女性地位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传统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外女内”观念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同等条件下,男生更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也更易被安排在重要岗位,女生更易遭到就业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