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华语电影的空间叙事——以李玉的《万物生长》为例
许爱珠 宋楚唯[1]
【摘 要】 随着传统电影叙事空间不断突破,碎片化、陌生化的形式主义电影逐渐趋于主流,它开始打破以往时空交叉的电影叙事空间模式,为当下华语电影带来了别样的美学风格,即形式主义风格。电影《万物生长》成功建构了具有心理隐喻色彩的叙事空间、陌生化的情绪空间以及仪式化的空间环境,其空间叙事的艺术探索颇有代表性。
【关键词】 形式主义风格电影 电影的叙述空间 陌生化 仪式化
美国的路易斯·贾内梯认为,“电影风格与分类是两种最为常用的分类方法。三种风格——现实主义,古典主义和形式主义”,其中,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较为普及和传统,电影的风格也相对开放,而形式主义电影的形式风格更为封闭,“封闭的形式较强调陌生的事物,影像会显得人工化,离现实较远。封闭形式的视觉信息较多,远比肤浅的现实主义还多”。形式主义电影往往能以其独特的叙事空间方法来呈现电影文本中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中国著名女导演李玉的电影《万物生长》,就是以形式感极强的影像空间,深刻地表现了她眼中的心理世界和电影世界。
形式主义电影通常将影像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人为的拆分,以试图隐晦地完成某种深刻的主题表达。“形式主义影片的导演会故意将素材进行扭曲变形使其风格化,也会扭曲时空脉络以表现其内在精神面、心理现实等。而时间表现不仅让导演的表现手法呈现多样性,使观众在时间的间离效果中获得不同于传统叙事的新鲜感外,还使时间表现本身受到重视。”同时也能使观众在影像与现实之间自由游走,不受空间的局限。李玉导演的电影《万物生长》的叙事模式正是如此。这部影片突破了传统的叙事风格,在主人公少年、青年、中年这三个时空点之间进行了人为切换,给了电影叙事空间极大的发挥和表达,这种多元化的表达形式重点突出的是心理真实及社会真实。
与现实主义风格电影的客观表达不同,形式主义电影是通过风格化的电影语言来表现社会,并以一种陌生化的手法对现实加以叙事。《万物生长》作为一部典型的形式主义风格影片,在叙事的诸要素中,凸显了大量的主观镜头、摇晃镜头、特写镜头,以及穿插其中为打开叙事空间服务的杂耍蒙太奇,这一切给受众带来了别具一格的视觉体验。电影从心理隐喻色彩的叙事空间、陌生化的情绪空间和仪式化的环境空间,增强了电影的情感色彩带来的心理冲击,使观众的主观性心理体验远远高于客观性的视觉素描。电影营造的乌托邦式环境空间,使观众的主观性心理感受完成了形式主义的美学体验,这种主观性视域还大大突破了新与旧、传统与古典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