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严教子女

四、严教子女

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是多重的,不仅是丈夫的妻子、公婆的儿媳,还是儿女的母亲。她们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承担了主要的责任。越南汉文小说中的很多贤德妇女同时也是教子的典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国有很多大文豪、学问家就是在贤良淑德的母亲的教育下成长的,如孟子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地两迁三地,还曾断机教子,使得孟子从早到晚勤学不止,遂成天下之名儒;欧阳修母亲曾经芦荻教子,以沙地为纸,以芦苇秆代笔,教儿识字,欧阳修也不负母亲的苦心,终成一代文豪;岳飞母亲,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在儿子背后刻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被传为佳话,岳飞也成为爱国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越南的贤德淑女同样教子有方。

儒家讲究学而优则仕,所以为人母者,严教子女的首要是教子刻苦读书上进,灰心时加以鼓励,自满时给以敲打。如《兵部尚书海郡公谱》中辉暎公的母亲段氏俨然有大家风范,“助勤作怠,教子和熊胆之风范。马帐箴规,片言九鼎,萤窗儆策,一语千金,绰然有画芦断杼之高风焉”[45]。神童黎鼎在参加科考时问及兄长黎鼐,黎鼐由于是考试而拒绝回答,黎鼐年少气盛,一气之下撤笼而出,回到家乡。母亲知道事情的原委后,首先说道:“由尔学未到处,再勉加工。”并没有去火上浇油,而是认为其学问不够,勉励他还要继续求学。黎鼎冷静下来也听从了母亲的建议,“随即点灯,索书观之”。看到儿子不再冲动,母亲笑言道:“恰纔落第归,故尔愤激,祇恐其志难持,寻复荒废。”[46]母亲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最后黎鼎也没有辜负母亲的厚望,受教后日夜攻书,最后辛未科中第二甲。郑跌长少时便显露文才,母亲也一直“劝公读书”。在母亲的教导下,郑公长大后果然以文章名天下,大宝壬戌科中同进士,派人迎母亲赴京,可是母亲说道:“我望带得魁元二字来归,今却在人下。任汝自为,我决不往。”[47]母亲并没有满足儿子仅仅考上进士,激励他继续努力。郑公即辞归再学,后来果然登太和戊辰科榜眼。阮参政公自幼家贫,但少有神童名,其母亲“严于程督”,“夜读书,悬木杵于坐前当额处,深夜欲寐,头辄触杵,豁然而醒,其立志最勤苦”[48],这与中国苏秦、孙敬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类似。阮公终中亚元,这与母亲的严格督促是分不开的。

有时候教育子女读书上进,不仅仅是精神言语上的鼓励,还要有物质上的付出。如范维玦自小丧父,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八九岁时,阮克敬设馆教授其邑。范母千方百计找寻上门问道:“妾有幼子,欲入学,礼物如何?”老师回答厚薄随心,没有硬性的规定。范母继续问道:“妾家有耕牛一只,然入学事重,当宰之,以礼先师,可乎?”[49]耕牛或是孤儿寡母唯一的经济来源,可是范母十分看重入学这件大事,于是宰牛为礼。范维玦最后也没有辜负母亲的一片心意,高中状元。

严教子女的第二点是教育子女尽忠报国。《桃花梦》中江北才子元净往省鹤江时,适有府檄奉旨宣召。元净首先想到的是母亲的赡养问题,说道:“但念高堂桑榆晚景,晨昏之礼,膝下久违,子心何以能安。”母亲听后,厉声曰:“我生尔时,已效古人悬矢,欲其射四方耳。在家已有尔兄侍养,又尔两室,旦夕怡愉,我尚何求?”表示大丈夫应志在四方,以国家为重。并安慰儿媳妇“吉人天相,风雨何足忙心”[50]。《快州义妇传》中徐蕊卿死后亡魂仍然叮嘱丈夫,让“二子坚与追随”黎太祖“杀伤攻剌”[51]。阮显之母也告诫儿子应先以国家君王为重:

间有广南石壁蛮寇,公充赞理军务,懼家单丁白母,告回终养。母严骂云:“君恩国禄如何?我不愿为不忠之母。”公入朝拜命,进抵行次,破贼遁走,凯还,升授领南义中丞。恭遇大庆节,封赠慈母,年近八旬。[52]

阮显本来想回家赡养寡母,但在母亲的激励下,最终考虑“君恩国禄”,奋勇杀敌,凯旋后,阮母也因为教子有方,被加以封赠。《万里逋逃记》中作者母亲认为当此国破家亡之际,男子首先要尽忠报国,读书暂时放后,“可惜我是个柔弱妇人,若生我为个男子,则两手提刀,上马杀贼,绝不肯埋头书案,呶呶不已”[53],并表示自己若是男子则立即上马杀贼,保国平安。

严教子女的第三点是言传身教,教育子女要品德优良,具备远见卓识。阮参政母亲有贤德,家中一贫如洗,但买糠时拾得宦女金钗却不为所动,他日还之。阮母的行为举止可谓一面旗帜,让儿子学习。不仅行动上感染儿子要拾金不昧,言语上也教育子女不要贪图蝇头小利,风物长宜放眼量:“汝成人之名,而以蝇头微货,令人出丑,忠厚者不如是,宁人负我,且勿往。”[54]公受教而止,其贤行类如此。

阮参政的母亲可谓贤母的典型。另外一位阮显的母亲既是贤母,又是严母。她丈夫早年去世,独自一人抚养阮显成人。“给笔纸,从师友”,因为偶然“见师赌博酒片为药”,乃易子教。又一日,见其朋友三四人来访,夸夸其谈的是富贵风流、赌博棋局之事,阮母即骂子:“吾儿最愚且痴。择师而事,择友而交,谚云:‘富于朋,贵于妻’。如此益友,汝敬而远之,汝非科举之学,命从老吏翁,习术习算而已。”阮显母亲本来希望儿子读书上进,所以替他选择老师和朋友,并具有远见卓识,认为儿子不具备科举之才,建议他转学书算,阮显也果然在这块领域取得成就,被称之为“神算”。阮母不仅有远见,而且对儿子严格要求。一日立朝,奉颁好酒一杯,公醉面红。母怒骂:“已酣耶?”下堂拜曰:“钦蒙恩赐,不得不饮。宁甘受罪于慈闱,不宁失礼于君命。”[55]因为阮显醉酒而面红耳赤而“怒骂”。也正因为其“严母”的角色,阮显后来才能取得一系列成就。

越南贤德妇女教育子女的第四点是教育子女珍惜生命,爱护自己。《南昌女子录》中男子张生服役前向母亲告别,其母诫曰:“今汝暂寄军中,远离膝下。虽功名之会,自古罕逢;然兵革之间,守身为大。但当知难而退,度力而攻;无贪芳饵之投,自取悬鱼之祸。穹官厚爵,让他少年,庶免为老母所忧也。”[56]张母告诫儿子不要为追求功名而牺牲性命,生命最为重要,以免老母担忧。在人类繁衍与生命延续面前,功名利禄应退而求其次,张母这种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的观念已经十分具备现代意识,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