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论与反思
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更是父母的事情,尤其母亲;教育,不只是智力学习与兴趣特长训练,更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家庭教育、母亲教育的过程应融入日常生活。此类的理念以及其中的许多细节与方法,在当前社会大众尤其母亲的头脑意识中,仍然是十分欠缺的。通过一定的母亲教育培训,促使在校大学生尤其女大学生具备适合未来子女健康成长的母亲教育观念,从而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是高校呼应国家大力强调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的一条有效路径,也是解决当前儿童、青少年各类困境问题的一条长远而彻底的根本路径。
[1]李从娜,女,河北安平人,湖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江西省妇女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母亲教育、中国近代妇女史。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历史与现实:基于父母角色视角的家庭教育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FOB16059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曾发表在《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在2016年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上进行宣读。
[2]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5年2月17日。
[3]《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2015年10月16日。
[4]《家风美德,与时俱进(对话价值观·怎样涵养新家风)》,《人民日报》,2015年4月17日第6版。
[5]李从娜:《历史与现实:当代社会新型母亲教育观探微》,《继续教育研究》,2014年第10期。
[6]杜芳琴:《母贤子孝:“母道文化”的历史建构与实践》,《文史知识》,2003年第9期,第17页。
[7]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2页。
[8]陈鹤琴:《家庭教育》,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
[9]沙银芬:《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家庭教育》,《教育探索》2009年第10期,第9~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