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论
2025年09月26日
四、结论
费孝通先生说:“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受千百年封建礼教的束缚,人们都无法冲破性别的鸿沟。从“男女有别”到“男女平等”,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西方帝国主义用炮火轰开我国紧闭的大门,先进思想的涌入惊醒了沉睡的中国,西方的天赋人权说和女权主义的输入,不禁使人对比中西方女性的地位,先进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中,在变革中,废除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纲常,重新给予女性平等的权利。其二,随着教育的普及,近代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为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随着西方先进思想的涌入,越来越多有救国梦想的年轻人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企图救国图强,并将救国图强与争取女权结合在一起,使男女平等成为可能。经过了近两个世纪的努力,“男女平等”的思想渐渐取代“男女有别”,但固守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纲常余力也不会马上消退,只有在不断的肯定与否定之间,社会才会进步,才会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参考文献:
[1]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晁福林.先秦民俗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陈文联.近代中国男女平等思想的历史考察[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4):97-103.
[4]秋瑾.秋瑾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
[1]李宗霖,女,江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江西省妇女研究会会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本文已公开发表在2017年第3期《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刊》。
[2]出自《礼记·内则》。
[3]出自《礼记·坊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