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经济与强化精神文明相结合

(一)发展农村经济与强化精神文明相结合

习近平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9]

经济发展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相互作用、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从本质上讲,如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样,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生产力,生产力就是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者的结合。赣州龙南县“大嫂车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龙南县总人口283 514人;其中,外出打工的妇女有近4万人,其中留守儿童也达到了近2万人,分别占到总人口的14.11%和7.06%。[10]这些农村妇女外出打工都是因为家庭的经济压力,但是妇女外出了,农村的社会问题又凸显了,这就要求各级妇联组织在服务妇女的工作中要有所拓展,通过搭建一个平台让这些返乡的留守妇女都能够在家乡创业就业,同时也让家乡的留守儿童不再留守。龙南县妇联主席廖雪莹介绍,从2012年起,由妇联组织牵头,联合劳动部门深入工业园区,把园区企业一些工序简单、操作容易的生产车间“搬进”留守妇女和返乡女工较多的农村乡间,组织妇女从事加工工作。至2012年年底,龙南县11个乡镇建立了11个“大嫂车间”示范点,发展规模较小的“大嫂车间”约100个,直接带动留守妇女和返乡女工就业2 000余人,平均每人每月增加收入约1 200元。三年来,该县“大嫂车间”加工产值1亿多元,发放加工费8 600多万元。[11]

同时,龙南县妇联以“大嫂车间”为载体,加强对群众进行法律法规、时事政策的宣传,让广大群众知晓就业、社保、医保、征地拆迁等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支农、惠农政策,帮助群众正确理解政策,自觉拥护、执行政策。组织车间员工了解掌握本村群众思想动态和诉求,重点排查梳理群众矛盾纠纷中的诉求愿望,对他们进行疏导教育,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开展车间员工“文明和谐家庭”创评活动,引导员工和家庭成员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先进的家庭文化;组成社区文艺宣传队、腰鼓队、秧歌队进行文艺汇演,倡导新风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把农村技术能手、种养女能人吸收入车间,动员她们为发展加工业、手工业、农业的村民提供技术、信息、政策指导,带领群众致富。如今,龙南县全县有4 000多名妇女主动参与政策宣传,建有说事评理室105家,化解矛盾1 200多件,围绕农村危旧房改造等中心工作入户宣传5 000多人次。

因此,要使发展农村经济与强化精神文明相结合,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帮助更多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致富,让妇女群众有活干、有钱赚、身体好、心情好,既有所作为,又能顾全家庭,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家庭和社会矛盾,更好地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富裕和谐秀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