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双性化”或性别自由教育理念流行
1.美国广泛实施了“双性化”教育
在美国学者的倡议下,1972年,美国开始实施教育修正法案第九章(Title IX of the Education Amendments Act of1972),明文禁止美国联邦辅助的教育课程或教育活动指向性别歧视,凡在教育中有性别歧视的学校,联邦不得给予财政资助。据《光明日报》报道,“在今日美国,‘双性化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早至孩子的幼儿期便已开始了。所谓的‘双性化教育’,是摒弃了传统的、绝对的‘单性化教育’后应运而生的一种家庭教育新理念……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两千余名男女少年儿童做过调查,结果发现,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往往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较为片面,智商、情商均较低……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以及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等科的成绩均较好,而且往往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喜爱。至于到成人后,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往往更能占据优势地位。……对如何开展‘双性化教育’,美国专家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注意增加男女孩子接触的机会”(唐若水,2003年8月8日)等。
2.日本实施的相关教育
1995年“世妇会”后,日本学者提出“从刻板性别观念和旧的行为规范的束缚解脱出来,纠正性别偏差”的“性别自由”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教育。特别是在地方女性政策部门的督促下,日本各地方教育委员会编写了“性别自由教育”辅助教材和指导方针、开发培训课程等,使学校教育没有任何性别障碍等。
3.联合国确立的相关原则
《2003—2004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权利之意义及其领域内性别完全平等的三条标准,其中第2条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是指男女两性受到相同的对待和关注,在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方面免受陈规旧习和性别歧视的影响”(蒋永萍,2008:77),给实施“双性化”及性别气质多元化教育有力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