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的家风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洗礼和构建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

(三)优良的家风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洗礼和构建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百姓,都非常重视家风的教化熏陶,都自觉将家风通过诸种教化方式渗透到家庭成员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立身处世人生态度中。刘奇葆提出要将家风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刘奇葆说,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熊育钖不仅创办主持了心远中学,而且以他高尚的道德风范和人格精神,潜移默化地哺育了熊家弟子的成长。熊光楷说:“教授村的形成,我认为最主要还是得益于心远中学创始人熊育钖先生。”良好的家风作为一种道德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巨大的影响力,它一方面倡导着符合道德准则的行为,更多的是用来警示约束道德失范的行为。关于熊育钖的一生,薛隆基先生编著的《熊育钖与月池熊氏——从家族到社会》一书概括评价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掺杂任何私欲或私情;勇——行事不避利害,不计个人得失……前提建立在‘公’的基础上;诚——禀性纯良,质朴真诚,谆笃守信;爱——爱国、爱民、爱才、爱门生弟子;恒——矢志不渝,始终如一,对教育事业四十年如一日的追求。”对康梁变法、辛亥革命、倒袁运动、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以及对共产党的认识,都显示了他的爱国主义,振兴民族、主持正义的浩然正气。家风无言,却可以奠定一个人一生尊崇的做人做事基本原则。这种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后裔,形成熊氏家族良好传统,促使众多的熊氏子弟努力把自己锻炼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


[1]甘江英,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江西省妇女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