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
院长分享完后,飞龙总教官把竞赛小组分好,找各自项目负责教官报道。
今天上午挑战的项目是团队协作课程之“草船借箭”,项目教官绰号“杀手”,他高大威猛,皮肤晒得黝黑发亮,他拿起话筒说:“听项目的名字就知道这来源于典故。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他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先生和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卸。’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多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面对面都看不清对方。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起朝江中放箭,箭像雨一般落下。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靠近曹军水寨来受箭。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搬箭的五百名军士已经等在江边了。每条船上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同学们,我十分期待你们如何运用智谋,如何凭借团队协作来达到获胜的目的。”
“杀手”教官讲完故事背景后,让我们小组分工,我们决定让苏小龙和李浩刚当弓弩手负责射箭,我和林凤一组背靠背夹着桶负责借箭,王珠和秦妙妙一组也负责借箭。准备好后,哨声一响,我们按照预定方案,小心翼翼地进行闯关。只见六班的箭手向我们射来箭(其实是棉球),林凤一弯腰,好几个红色球进了桶里,可是红色的球是用来扣分的,红色的球越多就意味着扣分越多,这时林凤乱了手脚,我马上提醒她,注意保持镇定,不行就停下来调整。我们稍微调整了一下节奏,我鼓励林凤一定要坚持住,几经波折后,我们终于闯到了最后终点。“杀手”教官清点我们的战利品,一共有弓箭10支,其中红色弓箭4支,最后小组得分6分。这个分数在年级排名第三,直接导致班级的旗帜移到了后面,苏小龙和李浩刚对林凤的失误表示强烈不满,整个团队情绪低落到了极点。经过几轮活动,目前得分领先的是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