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

1.课程导入

教官:同学们!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全体公民如果都能做到遵纪守法,我们就能在一个文明美好的环境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今天我们学习“我是守法小公民”的目的就是让我们从小学做自觉遵纪守法的小公民,长大后当个合格的公民。

2.了解法律知识

(1)教官:法律就是一定的规则,它告诉我们,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从小知法、守法,对同学们来说非常重要。那么,要想从小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孩子,首先就要懂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和自身利益。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经常翻阅《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2)“我懂法”——中学生必须知道的法律小知识

学生安全自护小常识:在马路上要靠边走,走在中间会妨碍车辆的通行,还有被撞的危险;如果是几个人同行,要排好队靠边走,队伍应竖排,不要横着走,以免妨碍别人走路;走路时,不要边走边玩,也不要边走边看书;下雨天特别要注意前后的车辆,最好穿黄色的雨衣、雨鞋、雨伞等雨具,以引起驾驶员的注意。打雨伞时,雨伞不要挡住视线,更不能把雨伞当作对攻的玩具,以免刺伤人;不要在马路上打闹、嬉戏、滑旱冰等。

乘坐汽车时应注意的安全: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不要把空罐头或其他垃圾扔出窗外,这样会污染环境,还会打到行人或其他车辆,发生危险;在车上不要到处乱跑,以防汽车刹车时,撞到硬物上;上下车时要从右边,因为左边可能有车开过来;下车时,确定后方没有来车时再下车。

3.辨别是非

教官: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同学生活充实,学习目标明确,充满前进的动力,而有的同学整天无所事事,到处寻找各种各样的刺激,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比如,痴迷于打游戏,看毫无意义的视频,打架斗殴等。这些原本单纯天真的同学,之所以一步步滑向罪恶的深渊,多数是因为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同学们,你们在做事情前一定要好好想一想,这件事对不对,该不该做。

情境一:大鹏觉得放假独自在家太闷,便上网,开始是打游戏,后来玩腻了,便打开成人网站浏览。

情境二:虹虹到自选商场购物,看见一个装饰物很精致,趁售货员不在意,悄悄拿了放进自己的书包,若无其事地走出商场。

情境三:小可听了税法宣传员的动员,回家后,劝爸爸买东西时记得开发票。他爸爸说:“我们要发票干啥?又不能报销。”小可告诉爸爸:“这是避免商家偷税、漏税的好办法,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嘛。”

情境四:小雨随老师、同学们到一旅游胜地秋游。当他见到一棵古树上刻有名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拿出小刀在树上刻上自己的大名,然后满意地离开。

以上情境,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4.案例分析

某市,一个由几名未成年人临时凑成的绑架团伙绑架了某中学生小刚,正当他们打电话向被绑架人母亲索要6万元赎金时,被公安局刑警一举抓获。据查,他们曾多次敲诈小刚,金额达1000多元。三名犯罪嫌疑人中,最小的方某竟天真地问刑警:“把钱还给他(受害人),我可以走了吗?”

(1)教官:请同学们根据这件事谈谈自己的感想。

(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时候他们是由于不知法、不懂法才造成犯法,这时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就非常必要。)

(2)讲讲自己身边不遵纪守法的事情。

5.如何守法

教官:守法,是每个公民必备的道德品质,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只有大家都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是做得比较好的,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2)谈谈今后你打算怎样去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