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

1.导入揭题,了解国歌由来

国歌由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中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们创作了这首歌曲,激励人们奋起抗战,保卫我们的国家和民族。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把这首歌曲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被写入宪法。《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发扬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

2.播放视频:升国旗

播放天安门升国旗的庄重场面,从学生的发言中可知,学生无不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自豪,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资料一:《北京青年报》做过一个关于唱国歌的调查,该调查显示,多数小学生升国旗时不唱国歌。在一个小学的升旗仪式上,这些小学生唱国歌,有一半是只张嘴不出声。有位男生说,他们大多数就没记住歌词,所以有些人就是跟着国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的学生唱国歌的声音更小,还有约一半的学生连嘴都不动,有些学生还东张西望或交头接耳。

资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从法律上规定了国旗、国歌的重要地位,每个小学生乃至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会唱国歌,尊重国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第一条这样要求:“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3.学生联系实际谈自己的行为和做法

教官总结:从唱国歌上就可以看出我们是否真正爱国。热爱祖国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在唱国歌时的神情和态度,我们内心的感受,都能说明我们究竟爱不爱国,究竟有没有民族自豪感。我们能否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能否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取决于我们能否从这些“小事”入手,端正态度,严格要求自己,严肃认真地做好这些“小事”。听到国歌的旋律,我们应该怎么做?(感到热血沸腾,精神振奋,应该在学习中加倍努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4.军事训练

教官对二年级学生进行军事技能训练和教学,包括队列训练中的立正、稍息、原地转法、齐步、蹲下、起立、敬礼、礼毕、整理服装等,《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例》的教育和训练(内务整理)。对学生进行双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上都有所进步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