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过程
1.课程导入
教官:谣言止于智者。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一个合格的高中生应该远离网络中的“病毒思想”,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合理使用电脑,多学习,多请教,注重增强自身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网络谣言,为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播放关于网络造谣的视频。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选出小组长,讨论观看视频后的感触。
2.你用眼睛能够看透这个世界吗?
教官:即时的传播、海量的信息、方便的查询……互联网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一些人造谣、传谣提供了空间和渠道,使谣言“插上了翅膀”。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信工具(QQ、MSN)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崛起,使得谣言四起。一条信息发出去,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其影响广泛,破坏严重,依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已刻不容缓。
(1)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听信谣言呢?
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为谣言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科学知识的欠缺,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社会信息管理的滞后,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机会。
(2)网络谣言是危害社会“毒瘤”(危害)
网络谣言容易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军车进京等);网络谣言损害公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以及许多公众的利益。(抢盐事件)有些网络谣言可称得上是“妖言”,让人的心理也变得越来越不正常,不健康,进而破坏家庭,诱发犯罪,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正常秩序。它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如同引诱人们吸食毒品一样,慢慢地让人“上瘾”,麻醉人的神经,扰乱人的生理功能。这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扰乱了社会秩序,引发了公众恐慌,而且破坏了政府公信力,损害了政府形象。
3.不信谣、不传谣,从我做起
(1)学会自我保护
树立法律意识,严格遵守互联网法律法规,积极践行文明上网,自觉远离网络谣言,坚决斩断网络谣言传播链。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道德正义感,站稳立场、明辨是非,切实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让网络谣言失去滋生的土壤。从自身做起,在主观思想上建立一道防线,抵制网络上反动、腐朽、不健康的内容对自己精神上的侵蚀,树立与之斗争的信念与决心。听从家长、老师的教育指导,自觉服从家长及老师的管理。
(2)遵守网络规则
4.签订“青少年坚决不信谣不传谣倡议书”
附:青少年坚决不信谣不传谣倡议书
为引导广大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远离网络糟粕,增强辨别是非和抵御网络谣言的能力,特向广大青少年网民朋友们郑重倡议:
(1)思想上: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行动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大青少年网民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自觉抵制网络谣言,携手营造一个清新、健康、积极向上的互联网共有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