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众文化研究.第一辑》简介
《日本大众文化研究.第一辑》这本书是由.杨玲,李成浩,林曌主编创作的,《日本大众文化研究.第一辑》共有238章节
1
编委会
主 编:杨 玲 李成浩 林 曌 执行主编:张晓明 编 委:陈秀武 陈多友 葛继勇 侯 越 江新兴 冷丽敏 李铭敬 李运博 林 璋 路 邈...
2
序
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由过去单一的教育职能,正向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主动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战及全面融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转变。其中,高等外语教...
3
前言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世界正发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对全球形势发展的权威战略判断。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新时代大背景之下,外语学科应该培养什么人,...
4
目录
目 录 编委会 序 前言 中日大众文化研究 日本汉字韵书《聚分韵略》初探 引言 一、《聚分韵略》的编纂者和跋文作者 (一)《聚分韵略》的编纂者──虎关师炼 (二...
5
中日大众文化研究
...
6
日本汉字韵书《聚分韵略》初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 林 曌 暴青青 [摘要]《聚分韵略》成书于1306年,是一部体量为8 000字左右,由虎关师炼编纂,流传于日本镰仓到江户时代的一部汉...
7
引言
《聚分韵略》是日本镰仓时代到江户时代流行的一本汉字韵书。该书由虎关师炼(1278—1346)编纂,嘉元四年(1306)成书,共五卷。体裁为韵书,共记录了约8 0...
8
一、《聚分韵略》的编纂者和跋文作者
...
9
(一)《聚分韵略》的编纂者──虎关师炼[12]
虎关师炼,字虎关,谥号“本觉国师”,是日本镰仓时代后期至南北朝时期的临济宗[13]僧人。他8岁便随临济宗圣一派的东山湛照学习,先后跟随南禅寺、圆觉寺的名僧学习。...
10
(二)《聚分韵略》的跋文作者──一山一宁
一山一宁,俗姓胡,“一山”是号,又称为“宁一山”,浙江台州临海城西白毛村人。他自幼出家,先后学习临济宗大慧法系禅法以及天台教义,最后往普陀山,得法于阿育王寺的顽...
11
二、《聚分韵略》的各个版本
从1306年成书到江户时代(1596—1868),《聚分韵略》经过多次改版。此外,除了中央发行的多种版本外,地方政府出于各种考虑也对其进行过修订出版。所以,日本...
12
三、《聚分韵略》与日本其他韵书的关系
川濑一马(1986)对《聚分韵略》和朝鲜韵书以及日本《海藏略韵》的关系进行了简要叙述。其中,川濑引用了青木昆阳[23]《昆阳漫录》[24]中的一段话: (前略)...
13
四、《聚分韵略》中的十二门类
为方便读者查阅韵书,依据中国《广韵》的韵目进行编排,注释例字之外,虎关师炼还从例字字义的角度把例字分了十二类,每个韵内的例字都按十二类进行编排。在序言部分,虎关...
14
结语
本文在参考奥村三雄(1973)等先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日本韵书《聚分韵略》的编纂者、跋文作者的生平,《聚分韵略》各个版本的基本内容,《聚分韵略》与其他韵书的关系,《...
15
附录1
聚分韵略 序 (底本:文明十三年[1481]版) 有客從容謂余曰,韻切之書,其作多矣。只以声響為要,不以品彙為樞。以故每有繙看,大率望洋而向若。竊聞,公靜慮之余...
16
附录2
聚分韻略 之跋 (底本:文明十三年[1481]版) 明物察倫,聖賢之事也。錬公是書,門分類悉(聚)。俾閱者,因門以明物,因類以察倫。使物理昭然。物理既明,則聖賢...
17
附录3
《三韵通考》 这几张图片复制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国立国会图书馆对此书的标注信息如下:三韵通考,乾部,谢有煇、陈培脉著,出版地东京,出版者中岛清兵卫,明治十三年...
18
附录4
早稻田大学藏《海藏略韵》 【注释】 [1]日本历史中的“中世”一般指镰仓、室町时代(其中还包括南北朝时代和安土桃山时代);“近世”指的是“江户时代”。日本历史上...
19
儒家女性观影响下近世到近代日本女性家庭形象与角色的演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 詹桂香 王 聪 [摘要]近世,日本儒家女训兴盛,日本儒家女性观在江户后期形成;近代,日本推行良妻贤母主义,其中教育子女的“贤母观”是...
20
引言
近世,以《女大学》为首的儒家女训普及广泛,其所倡导的女性形象成为近世日本最理想的女性形象,在“妻”“媳”“母”三个角色中,将女性定位于何种角色?近代,日本女训衰...
21
一、近世儒家女性观的形成——江户儒家女训
日本儒家女性观于江户后期经由江户儒家女训的繁荣而逐步形成,并次第渗透到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和家庭。女训是封建社会以女性为对象,以道德说教为主要内容的训诫书,反映了当...
22
1.近世儒家女训的繁荣
日本儒家女训的繁荣是在近世,主要见于江户后期。 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政权,开启了日本封建史上最繁荣的时代——江户时代。幕府积极倡导儒学,以儒学为官学,儒家思...
23
2.近世日本儒家女性观的形成
日本儒家女性观是以中国儒家男尊女卑思想为基调,对女性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训诫和持家技能的要求。以下,笔者将引证以上三篇女训,并通过与中国的女训简要对比,来论证日本儒...
24
二、近代儒家女性观的发展——良妻贤母主义
“良妻贤母”一词最初产生于日本,是近代日本持续近70年(1875—1945)的女子教育理念。良妻贤母主义研究的先驱者深谷昌志(1996)在其『良妻賢母主義の教育...
25
1.“良妻贤母”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在“良妻”与“贤母”的角色中,日本政府始终聚焦于“贤母”,强调贤母在培育近代新国民的重要作用,因此藏澄裕子(2008:49)曾称之为“母性良妻贤母主义”。 (1...
26
2.近代儒家女性观的发展——贤母观
良妻贤母主义思想实则就是以男尊女卑为首的儒家女性观为本,以西方女性观中能够教育下一代的有知识文化的贤母观为辅,构成东西合璧、独具日本近代化特色的女性观。从近世儒...
27
三、近世到近代日本女性家庭形象与角色的演变及其原因
...
28
1.近世到近代日本女性家庭形象与角色的演变
近世儒家女训和近代良妻贤母主义都刻画了当局所需要的理想日本女性形象,以下将从二者的不同着眼,探讨近世到近代日本女性的家庭形象和角色的演变,并浅析其原因。 (1)...
29
2.演变的原因
(1)近世的“顺妻”“孝媳”——幕府统治下封建家制度的需要 ①家督继承制——家业存续为本 家是“以保持和继承家产家业为目的,以家名的连续为象征、由父—子—孙这样...
30
结语
日本女性的家庭角色,不管是近世的妻、媳,还是近代的母,她们始终都没有扮演自己自身的角色。在这些角色中,女性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即使是在近代有了教育子女的权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