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富与近现代北京知识界

二、高良富与近现代北京知识界

高良富是日本的教育家、和平运动家、女性政治家。作为日本战后第一位女性参议院议员,高良富为缔结第一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及此后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一直以来,以妇女解放和政治活动而备受关注的高良富与中国近代作家、诗人、教育家均有广泛交流。根据高良富著作集中的记录,她与近现代北京知识界的交流主要集中于“哥伦比亚大学和九州帝国大学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及“战后访华时期(20世纪50年代)”这两个时期。

具体来说,“哥伦比亚大学和九州帝国大学时期”的“老朋友”有陶慰孙、陶晶孙姐弟、郭沫若、张伯苓、天津美术馆馆长严智开、北京协和医学堂的朱友渔等人。在《高良富的生涯与著作:第5卷》[7](1941:30)的注释中,有关于高良夫妇和陶晶孙、郭沫若交往的记述:“(陶晶孙)先生和义兄郭沫若一起,与我以及我的丈夫高良武久同时期在九州帝大医学系学习工作)”[8]。1952年,高良富访问还未与日本恢复邦交正常化的中国,出席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在北京逗留期间,高良富与郭沫若、宋庆龄、许广平等也进行了交流。之后1953年和1956年来华时,她也保持与北京知识界的积极会面。从《高良富的生涯与著作:第6卷》中(1952:253)[9]还可以找到高良富战后来华时与许广平、宋庆龄等交流情况的具体记述。

在高良富与近现代北京知识界横跨抗日战争前后的广泛交流中,特别值得注目的是她与民国文豪们的交往。例如,1924年徐志摩随泰戈尔访日时,高良富作为翻译陪伴在侧。1932年,高良富也曾和鲁迅在中国见面。

1924年,徐志摩随同泰戈尔访问日本时,高良富担任日本方面的随行翻译。日本是泰戈尔结束访华之后的下一站,泰戈尔一行在上海乘船直接前往长崎。因此,徐志摩作为泰戈尔访华时的陪同翻译,同时也是与泰戈尔关系最为亲近的中国文人之一,也加入了泰戈尔的访日之旅。

整理1924年泰戈尔访华继而访日的信息,可以得到以下行程:1924年4月12日,泰戈尔从上海开启了对中国的访问。4月23日,抵达北京。在京期间,泰翁举行了64岁的生日会。5月20日,前往太原,5月31日乘上海丸抵达长崎港。自此泰戈尔一行开启了对日本的访问。在日本逗留期间,一行人巡游了博多、大阪、东京、京都等日本主要城市。6月23日从神户乘诹访丸前往香港,结束了对日本的访问。

从徐志摩的诗作和其他相关记录中可以明显看出,20余日的访日之旅及日本的风土人情,给徐志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访日结束回到北京后,徐志摩一边着手翻译泰戈尔的演讲稿件,一边回忆在日本逗留期间的种种经历。他先后创作了《留别日本》《沙扬娜拉十八首》[10]等著名诗作。